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大量耕地被占用、土地紧缺、粗放经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例,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强度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四个影响方面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标准化指标值进行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定量评价七星关区2012-2018年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具体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发现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产量也逐年降低,针对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特定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为更好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集约利用;变异系数;评价指标;七星关区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 large number of cultivated land is occupied, land shortage, extensive management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Bijie city, for example, from the land use intensity, land input intensity, land output intensity and sustainable land utilization evaluation system of land intensive use, the standardized index weight,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2012-2018, specific analysis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factors, found that the cultivated area and sown area decreased year by year, grain output is reduced year by year, for the results of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Evaluation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specific are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better use of land.

Key words: intensiv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evaluation index; seven star pass area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载体,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对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1]。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城镇扩建。占用耕地、土地紧缺、粗放经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利用活动方式也发生着转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为解决土地利用出现的各种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通知。2014年,为应对土地管理所出现的新问题,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定,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2015年,国土资源部又制定了一系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提出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本国策是重中之重。2017年,国务院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在未来,中国应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督,坚决杜绝过度开发,促进集约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土地节约集约重要性。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缓解由于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我国很多学者对土地集约利用做了研究:曹竞文等人基于PSR模型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评价区域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2];任静运用相关系数和分层聚类等方法,对土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3]。王晓颖通过构建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利用灰色关联水平模型与障碍因子分析法对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4]。近年来,学者们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大多都是基于省级以上或者发达地区,而对贫困地区的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较少。为了更好更合理的改善土地利用情况应该从各个省市的县、区开始改善。

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多都是梯田,利用较为粗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利用不当,质量、地理位置较好的耕地几乎都被占用做宅基地。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论文对毕节市七星关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促进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土地集约评价结果可以很好反应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1.2 选题意义

目前我国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较少,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随着社会发展人类不可避免的问题,集约利用的研究对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理论意义上,土地面积有限,土地收益递减,要求人类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不断提高集约经营程度,确保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最佳。论文对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的研究成果。

在实践意义上,至今大多数文章都是基于省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而对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较少,特别是对毕节市七星关区的研究少。基于省市的评价都较为宏观,而正确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应该从区域研究。所以论文对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构建的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找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进而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更好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3 研究内容

(1)土地集约利用内涵。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理论,集约利用是对投入要素与产出效益的具体分析。

(2)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根据科学、系统性、可操作等原则,选择合理与科学的评价指标,并综合考虑各个准则层构建最全面的评价指标。

(3)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论文首先将收集到的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权重,最后选用加权函数法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析,制作毕节市七星关区在2012-2018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趋势图,以此来判断评价区域集约利用水平。

(4)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根据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对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七星关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劳力投入指数、地均从业职工人数、粮食单产、粮食安全系数、人均耕地面积有所下降。人们的节约集约利用意识薄弱,占用耕地建房,对耕地投入少,耕地产出能力弱,使得粮食单产率和粮食安全系数下降。最后针对具体影响因素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1.4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和收集各种文献,对文献进行研究,从而掌握正确的研究步骤。论文参考了其他学者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结合毕节市七星关区概况,分析土地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国内外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在对相关材料进行研读后,进一步确定了当前的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那些方面。

(2)调查法。通过一定的渠道有目的地搜索研究对象的现状或者历史状况等材料的方法。论文在中国知网和毕节市网页搜索并下载各个年份的毕节年鉴,了解七星关区土地利用情况,查找该地自然经济状况、发展情况。通过对研究七星关区利用现状图进行观察,掌握整体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以便对研究地区各个土地情况进一步了解,并进行分析。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具体的数据分析,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使得对研究对象分析结果更客观与显著。论文选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在选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析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水平低下的影响因素。

2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概念

土地集约利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增加对存量土地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改善土地经营和管理,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土地利用行为[6]。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通过构建科学的与合理的评价指标,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选定区域土地集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简而言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就是结合土地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对其进行评估并结合土地利用的目的和需求,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2.2 土地集约利用基础理论

2.2.1 地租地价理论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土地租金是土地使用者从土地中获得并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剩余价值。土地价格是土地租金的资本化价值,是土地所有者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出让土地的净收入。级差地租是地租的一种,级差地租是由于对优质土地的耕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这部分价值最终由土地使用者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级差地租的存在使得各类企业的向城市中心聚集,市中心具有位置好、土地价格高等特点,而工业和储备用地占地面积大,利润低,支付地租能力差,就会选择距中心区域较远的郊区。所以各类用地就会因为土地使用者支付能力的大小被合理的配置,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最终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绝对地租意味着只要使用土地,就需要支付租金,所以土地使用者因为支付租金的能力有限而使租用的土地面积不会太大。土地使用者在租来有限的土地上增加投入量,以最大程度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2.2.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早在18世纪,这一观点就被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杜尔阁发现并提出。该理论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被定义为:在科学技术水平和其它投入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在一定土地面积上连续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则土地的产出量与投入的比值会越来越大,当这个比值到达最大值时,如果继续增加投入,那么产出量与劳动或资本投入的比值将会随着劳动或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减少。根据土地报酬递减理论,获得最佳土地收益和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可变资源和固定资源的适当比例,所以我们在利用土地时,为了获得最佳的土地利用产出效益,必须寻找最佳的土地投入量。

2.2.3 区位理论

位置固定性是土地具有的自然属性,区位是指区块的位置或地理空间场所。区位理论为土地分区利用提供指导。农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是由土地的土壤肥沃程度、农产品生产到销售场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决定的。怎样科学的配置一个合理、最优的区位成为人类研究的重点。所以,在怎样优化土地利用等方面区位理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4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同时也不会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威胁的利用方式。然而,随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较为严重,人类对大自然环境的认识是不全面,导致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解决破坏土地资源的问题,应加大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关注度,提高土地收益的行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对土地利用趋向集约化。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域概况

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地处川、滇、黔、渝交汇地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国土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七星关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年平均气温大约为13℃,气候温和。七星关区属于中山地地貌类型,地势东北偏陡,山沟交错;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

毕节市七星关区辖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27个镇,75个社区。七星关区2019年末户籍总人口168.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6.60万人,占总人口的9.84%。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69.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6.27亿元。

3.2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2019年《毕节年鉴》、2013-2018年《毕节七星关区年鉴》、2018-2019年《贵州省年鉴》、2012-2019年毕节市七星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 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4.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

4.1.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构建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是对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做出科学评价的前提。编制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是从利用、产出、投入强度等方面出发,根据毕节市七星关区数据的可得性,选择与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程度大的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掌握集约利用评价的目的和基本要求,选取能够客观、全面反映评价区域土地利用情况的指标,查找的数据真实有效,得出精准的评价结果。

(2)系统性原则。构建各子系统需全面的反映评价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科学系统地反映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必须全面、系统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综合性原则。为了防止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片面,不能全面反映评价区域的利用情况,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情况。所以需要考虑到利用的可持续性,投入与产出的强度各方面。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选定指标的可操作性,数据都能获取,如果某一个数据查找不到就会造成评价工作无法继续,所以可操作性原则尤为重要。

4.1.2 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

论文在阅读和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毕节市七星关区的研究区域概况和指标数据收集情况,从四个准则层中选取十三个指标构成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见表4.1),进行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

表4.1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单位指标属性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A)土地产出强度(B1)地均生产总值(C1)(万元/平方公里)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C2)(万元/人)
地均财政收人(C3)(万元/平方公里)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C4)(万元/人)
土地投入强度(B2)地均固定资产投资(C5)(万元/平方公里)
地均从业职工人数(C6)(人/平方公里)
农业劳力投入指数(C7)(人/公顷)
土地利用强度(B3)人口密度(C8)(人/平方公里)
地均第二、三产业GDP(C9)(万元/平方公里)
粮食单产(C10)(吨/亩)
土地可持续利用(B4)森林覆盖率(C11)%
粮食安全系数(C12)%
人均耕地面积(C13)(亩/人)

(1)土地产出强度指标

地均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地区生产总值是评价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属于正向指标。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该地区年末常住人口之比,属于正相关指标。

地均财政收人():地方财政年度收入总数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属于正向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反映城镇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可以用来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指标值越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更高,属于正向指标。

(2)土地投入强度指标

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其数值越高,单位面积上土地的投入量越大,则土地集约化程度越高。属于正向指标。

地均从业职工人数():从业职工人员总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比值越大,土地劳动力的集约化程度就相对越高,属于正向指标。

农业劳力投入指数( ):农业从业总人数与耕地总面积的比值,农业劳力投入指数越大,土地集约水平越高,属于正向指标。

(3)土地利用强度指标

人口密度( ):该地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指标表明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是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属于正向指标。

地均第二、三产业GDP( ):第二三产业GDP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属于正向指标。

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总面积,平均每亩产的粮食数量,数值越大,说明集约利用水平越高,属于正向指标。

(4)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是反映评价区域所占有的森林资源和林地水平的指标,森林覆盖率指标值越高说明生态效益好,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就越高,属于正向指标。

粮食安全系数():人均粮食产量/400kg,粮食安全系数越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属于正向指标(世界粮食安全标准:人均粮食应达到400公斤)。

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与该地区年末常住人口之比,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越高,属于正向指标。

4.2 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有多因素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等,不同类型土地评价适应不同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也都各有优缺点。评价方法通常根据研究区域的差异和数据检索的难度来确定,这样评价结果就能反映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

论文结合毕节市七星关区的研究区域概况和对评价工作操作难易程度,选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七星关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是在评价目的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能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进行评价。

4.3 评价指标标准化

如果各指标的数量级、量纲和正负取向不同,各指标要素之间的单位不同会影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则需要将搜集到得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七星关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中选择指标的单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原始数据必须进行标准化。论文采用“极差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如果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指标值呈正相关,那么就用公式(4.1)进行处理;如果指标值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负相关时,则用公式(4.2)处理,计算公式为:

(4.2)

其中,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为第j项的最大值,为第j项的最小值。原始数据见附表,标准化后的值见表4.2。

表4.2各评价指标标准化值

年份 指标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地区生产总值(C1)00.1790.3810.5430.7620.961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C2)00.1840.5610.7640.75210.825
地均财政收入(C3)00.7050.7190.7560.7260.81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C4)00.1120.2620.4190.590.7841
地均固定资产投资( C5)00.1310.2620.4530.6430.7841
地均从业职工人数( C6)00.5030.6460.5780.63410.466
劳力投入指数( C7)0.6450.94610.2060.2080.260
人口密度( C8)00.080.0960.5540.7530.8491
地均第二、三产业GDP( C*)0.09400.4310.5450.76810.964
粮食单产( C10)0.51300.7470.9910.9620.189
森林覆盖率( C11)00.0240.5060.6560.8450.844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 C12)0.7730.3070.2790.96910.9020
人均耕地面积( C13)10.8360.7270.4430.340.1250

4.4 权重确定

权重可以通过变异系数法、均方差、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信息熵等方法来确定。综合考虑,论文选取“变异系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其步骤如下:

表4.3各指标权重

指标指标权重准则层权重
权重
地区生产总值(C1)0.0770.283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C2)0.068
地均财政收入(C3)0.05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4)0.087
地均固定资产投资(C5)0.0850.237
地均从业职工人数(C6)0.06
劳力投入指数(C7)0.093
人口密度(C8)0.0950.246
地均第二、三产业GDP(C9)0.08
粮食单产(C10)0.071
森林覆盖率(C11)0.0790.234
粮食安全系数(C12)0.073
人均耕地面积(C13)0.082

4.5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论文在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和权重计算过后,选用“加权函数法”作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模型,计算(见公式4.7)。

式中,i为评价年份,j为指标的个数,为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分值;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为指标的标准化值。

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得出2012年~2018年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集约水平地变化折线图(见图4.1)。

由图4.1可知,七星关区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上升趋势,2013-2014年上升最为显著,在2017-2018集约利用水平有所下降。在2012年至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平稳上升到0.773,在2018年下降至0.64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利用情况变化,使得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需要对其四个子系统进行分析。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2169.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