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第一道防线,促进社区繁荣建设,是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数量增加、社会各方面矛盾突显等问题的出现,此时为解决这些矛盾,出现了一种新型模式——社区网格化。社区管理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全国许多城市和地区都鼓励社区联网,这为国家基层管理提供了新的机会,但这一机制仍在调查中。因此,研究城市社区管理,优化网络管理体制,提高社区管理能力,对建设社会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管理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各方面势力均有巨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区作为区域型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共同生活的共同体,逐步取代了以“国营企业、厂办企业”为单元的社会结构。福祸相依,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城镇化的兴起,人们都去城市发展导致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城市社区管理混乱、交通拥挤等社会矛盾,给城市基层管理和社会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此时就需要管理者转变思维,开拓创新,把科学技术融入城市社区治理、管理的各方面之中。早自2005年开始,北京东城率先运用了以万米为单位进行网格划分,在此之后,全国有27所城市先后进行试点,其中以上海长宁模式、浙江舟山模式、山西长治三位一体模式等较为突出。2013年十八届三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平台[1]。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例如长春市开始就着力于网格化管理的探索,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并学习全国各地已有的经验,在社区实施试点工作。以提高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加强管理能力为重点,二道区坚持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务实管理的原则,形成了两个特色管理理念、责任网络、改进服务和“1+5”网络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管理制度、问责机制和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使人们更容易获得综合服务。
(二)研究意义
网络管理是城市社会治理改革的驱动力,由基层政府自上而下推动。通过研究模块化网络的组件和事件,创建了一种单独的监控和响应形式,其主要优点是能够独立识别和实时处理,提高城市管理的管理能力和速度,并在投诉之前解决问题。然而,由于当前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排斥问题,本文在总结社区最新发展和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社区发展的相应对策和措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论的意义:高度重视城市社区管理,网络管理是管理创新[2]。由于我国正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城市治理存在社会矛盾和问题。但鉴于当前的现实,公共网络管理理论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一般来说,理论不能支持或指导研究实践。本文深入社区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以期对理论提供帮助或拓展。
实践意义:通过有效的城市社区管理,可以提高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伴随的是涌现出的大量流动人口造成的交通拥堵、失业人员增多等社会矛盾,从而对社会造成压力。而旧的管理模式不足以应对这些情况,实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必然之举,有效的网格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提高效率的目的。通过实际的社区管理情况,提出具体准确的措施,能够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水平。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社区内部,更有利于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准确提出解决对策,对症下药。
二、刘朋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
(一)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在空间角度上对社区管理进行整合和划分,是管理理论的创新,其本质就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为提升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快社区发展的进程,我国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例如笔者实习的刘朋社区就建立了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这也是深化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防控能力的创新、务实、长效举措。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如下:
1.多措并举推动“三长”联动落到实处
以社区为主体,按照管理内容、居民结构等因素,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信息,准确统计社区内建筑和单位数量,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实行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同时,全区各街镇通过组织推荐、居民选举、个人推荐等方法,广泛宣传动员社区居民充实到“三长”工作队伍中,并在其中选出楼栋长、单位长、统一生产公示牌,建立“三长”人员综合参数和微信组。
2.模范社区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各部门、街道或社区加大了树立典型的力度,在网格员的队伍中不定时选出模范,或在社区中推选出榜样,督促他们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点到点辐射到整个地区,尽最大努力做到社区整体的发展进步。例如,在党支部书记和宽城好人张秀英的领导下,城市社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开展党的建设阵地教育,要求每周升旗,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社区自治活动,指导社会文化的微观管理,建设平安社区和和平文明社区。
3.融合智慧平台线上线下协同治理
提托现在的科学技术,建立社区信息智能平台,综合辖区内人口数量、房屋土地等各项信息。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到自己想查询的信息,居民可以办理各项同自己利益相关的社会保障事务。社区智能信息平台囊括民生服务、在线答疑各种公共功能,24小时运行,居民不再为雨雪天去社区奔波,这大大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办事的效率,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其次建立以建筑物和单位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渠道和微群;此后,不断丰富网络中的关键信息,如完善人口信息登记表;最后,逐步将用于管理社区的盲区、热点、集合点和拦阻点移交给村支部和社区党组织。
(二)网格化管理的初步成效
我国在提出网格化管理的想法后,在多地进行试点然后推行,通过以上做法,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有了初步明显的效果。
首先,这个过程是公开透明的。社会系统应保持问题和具体流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并定期报告公共利益问题,包括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居民面临的问题或困难以及从城市地区收到的信息。这种公开的知情权、讨论权和参与权,以及可视化的网络管理,不仅符合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而且促进了与居民更密切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同时,它与人群的关系也促进了非物质促进中视网膜管理的发展,因为在身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其次,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网格员对辖区内的事务关注度有了大幅度提升,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就使得居民对于社区的信任程度有所提高,居民的诉求渠道畅通,需求得到满足,自然就可以提高社区整体的稳定发展。最后,方式信息高效。在运用“大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社会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将社区网格化管理基础信息以及事关居民利益的部门信息统一接入市级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公开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动辖区居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府与居民的沟通交流。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管理方式将受到多方推崇,实现互联互通。
三、刘朋社区网格化管理出现的问题
网格化管理是政府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变革。虽然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许多城市社区的实施中,网格员和群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网格化管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一)社区网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社会进步的同时,随之产生的是之前从未出现的新挑战,这就要求对社区网格工作人员素质的高要求。网格员是联系民众和社区的纽带,通过对社区现有网格员的构成来看,网格管理人员的学历参差不齐,业务水平相对较低,这就严重影响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效果。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处理问题往往比较被动,在面对辖区群众反映问题时,大多向上级反映,缺乏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手段。可以看出,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水平较低是促使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1.缺少统一的人才招聘制度
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是一种新提出来的模式,还未出现此项职业的专业人才,目前的网格员大部分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兼职,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而这支网格员队伍素质有限,还都有原本的工作牵制,必不能及时处理网格内发生的问题,从而说明其对网格化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业务水平较低的问题。
2.培训通道不够完善
对于网格员的培训还是以集体培训为主要方式,但是其存在理论与实践不能相互作用的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涉及方方面面,但是这些知识全部消化吸收还是有一些难度。关于各种地方政策的解读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这说明网格员的培训缺乏此方面的内容,同时培训的时长和日期都是不固定的,就造成了网格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困难。
(二)社区内民众参与程度低
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后,政府合理运用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城市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虽然网格化管理是由政府总体进行管理,但是城市面临的问题方方面面,政府不能做到立即精准解决。此时,就需要社会组织的参与,但在进行社区调查后发现社会组织没有有效地融入其中。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仅依靠的是社区网格人员或者工作人员,还有我们广大的居民。群众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网格化管理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居民对于社区还不是了解的很透彻,关于社区自治等还停留在传统层面,所以显示出的是参与程度较低、积极性相对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网格化的过度推崇。
1.居民参与不充分
社区居民作为加快社区发展的主体之一,并未与社区建立坚实的沟通桥梁,加之我国之前的文化普及率相对较低,居民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社区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同时受到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并不愿意加入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中,还停留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阶段。政府在推进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也忽视了群众带来的积极作用,造成群众参与感不强。在加快推进城市规模和治理的进程中,政府要把握“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中心,引导群众参与到社会自治当中来,做好宣传工作。
2.社区自治组织的缺失
社区自治组织的存在是群众能得到更加良好的服务,其可以承接部分公共事务,为社区网格化工作承担一部分压力。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虽然有一部分社会组织发展势头较好,仍有一些组织受到经费、居民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不具备可以为社区提供良好服务的能力。这就导致较为大型的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发展,存在人员、资金等资源分配不足,而小型的组织因能力不足得不到居民信任的问题。同时社会自治组织的缺失也使得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少了一条渠道。
(三)网格员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监督激励及考核机制在有效推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提升社区网格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由此可见,完善健全的考评监督机制是重中之重。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社区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从而就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规范性造成了不良影响。从而产生出许多问题:一是主观因素过重,导致考评监督缺少明确的标准;二是考核激励缺少互动,未能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不能齐头并进;三是考核监督机制缺少公众的参与,如果没有社区居民的支持,社区又如何进行良性发展,最终的价值和工作取得的成效就不能得到良好呈现。
1.激励举措稍显欠缺
社区网格员多为社区工作人员兼职,或者在居民中选出的代表组成。他们既不是公务工作人员或者事业单位的编制,对于网格员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关注,同时社区对于网格员民众是否积极参与到网格管理工作的程度不是特别在意。政府以及社区缺少对网格员工作积极性的相关奖励,这就导致包括民众在内的部分网格员工作积极性相对较低,使得网格化管理无法快速发展。
2.考核机制不够合理
虽然社区和社区是评估网络员工表现的主要领域之一,但他们对网络员工表现的看法不够透明,缺乏合理的审核程序,性质严重。这导致了“运动员和裁判”群体中的严重缺陷。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得不到明显保障,自然而然就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无法做到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网格工作人员薪酬待遇低
薪酬待遇是员工为社区所做贡献的回报,员工工作的完成度、工作行为等将直接影响与薪酬标准挂钩。目前就笔者实习的某市某社区而言,社区工作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不到三千元,同时加之社区工作繁琐复杂,加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使得其存在不平衡心理,因此工作动力不足。同时薪酬待遇低的问题也是社区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社区工作者的年龄大概都偏中年左右,虽然在招收青年的工作人员,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较于社区的老员工来说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部分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很容易失去热情,不能做到完全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这样就导致整支队伍的水平良莠不齐。虽然明确制定的薪酬政策和规则无法充分实施,这可能会导致问责,但缺乏适当的政策和制度降低了网络的工作动机。同时,这一问题无法在一个由单一董事会管理的多部门文件的基础上得到充分解决。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