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成为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以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为例进行态势分析,剖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分析探讨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引言
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力量,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步从培育期迈向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销量为352.1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13.4%,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质发展,以强大的技术、工业和设施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气化进程。但受到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中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达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概况,张路鹏(2019)[1]从新能源汽车处于的外部环境入手进行分析,又分析了技术和政策层面,最终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态势总体上是温和的,这在宏观环境上保证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积极的进步态势。孙玮(2019)[2]通过对比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现状找出我国发展的不足之处,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多重问题,从生产方来看,生产研发环节技术都有待提升;从相应基础设施配套来看,政府应进一步对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站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从消费市场来看,人们普遍还是愿意接纳燃油汽车,对新能源汽车认识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会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该学者借鉴外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在国外研究方面,。Contestabile,Alajaji等(2017)学者们根据其研究的国家政策,他们一致认为现行的被研究国家政策比如加尼福利亚的扶持范围都过于片面,不应只关注于生产环节的电池升级,还应把目光放在基础建筑等一些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地方。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研究,以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剖析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每一个要点。提升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新能源是指非常规能源或替代能源,是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甲醇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已初步利用或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上述非常规能源作为车用燃料提供动力来源,形成先进的技术,具有新的技术和新的结构。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三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等,在中国市场上最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类型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的特点
1.纯电动汽车(BEV)是指其驱动能力完全由电力提供并由电动马达驱动的车辆。其原理是用电能驱动电机,然后驱动汽车通过电机。电机的驱动功率来自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蓄电池)。纯电动汽车有以下主要特点:
(1)纯电驱动,由蓄电池作为电能来源,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能量转化率高,车辆运行噪音小、几乎零污染排放;
(2)车身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车身重心低,操控性能好
(3)行驶里程受限于蓄电池的蓄电量和运行温度,蓄电量与蓄电池体积重量成正比,低温环境会影响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4)蓄电池成本对整车价格影响大,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约占纯电动汽车成本的40%。2.混合动力电动(HEV)汽车是指能够从传统石油燃料和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蓄电池)两类车载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原理是通过内燃机与电动机联合提供混合动力,车身装有汽油加注口,还配备了外接电源接口可为蓄电池充电。混合动力汽车有以下主要特点:
(1)混合动力,电动机并非唯一的动力来源,采用小排量发动机,相较传统燃油车百公里油耗低;
(2)能量转换率高,高速情况下内燃机和电动机联合驱动时内燃机位于高效率区间,低速情况下可由电动机独立驱动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率;
(3)可使用加油设施,不受制于充电配套设施。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出现爆炸式增长,产品质量和市场认知度全面提高,产业发展将由初级向中高级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如表1表2所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约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0个百分点。
在动力类别方面,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的技术路线,仍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的80%以上。与2020年同期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增长势头强劲,纯电动汽车2021年产量为294.3万辆,销量为29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0%和160%。2021年12月纯电动汽车产量为43.4万辆,销量为44.8万辆,同比均增长约11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21年产量为60.2万辆,销量为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40%。2021年12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为8.4万辆,销量为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20%。
在车型类别方面,2021年与上年同期相比,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均保持增长态势,新能源乘用车2021年产量为335.9万辆,销量为33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9.5%和167.5%。2021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43.4万辆,销量为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7%和120.6%;新能源商用车2021年产量为18.6万辆,销量为1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4%和54.0%。2021年12月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1%和46.6%。表12021年12月及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一览表(单位:万辆)
(二)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现状
在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充电,因此充电桩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虽然大多数情况,私家车车主都会选择在家里充电,但公共充电桩的覆盖普及,打消了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担忧,促进了电动汽车市场消费的发展。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如图3所示),截至2022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73.1万台,同比增长59.1%。截至2022年1月,充电基础设施增加了11.4万台,同比增长223.5%。在汽车桩比方面,2022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3.1万辆,估计增量比为1:3.8。公共充电桩方面,截至2022年1月,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17.8万根,其中直流充电桩48.6万根,交流充电桩69.1万根,交流-直流集成充电桩589根。从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每月约新增31,000个公共充电桩。
图1最近12个月公共类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台)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如图4所示),截至2022年1月,广东、上海、上海、江苏、北京、浙江、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等地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约占71.5%。在充电站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1月,全国充电充电站累计建设7.68万座,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河北、四川、天津、湖北等前十省份合计累计建设5.38万座,集中度高达70.1%。
图2截至2022年1月公共充电桩保有量TOP省份(单位:万台)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研发能力弱,芯片核心技术制约
汽车一直是芯片的重要应用场景,大量芯片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以及智能网联关键电子零部件等领域。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汽车芯片在汽车产品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芯片技术决定了汽车的计算能力,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我国,除了个别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外,绝大多数汽车公司的芯片供应并不乐观。2021年年初,由于供应链受到新冠疫情、芯片短缺、港口拥堵以及严寒天气的影响,不少车企因芯片短缺进行暂时性停产,我国的芯片需求量巨大,自主研发能力却相当薄弱,芯片危机对于中国来说一直都存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对芯片需求旺盛。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统计,2020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为700多亿元,其中进口率达到95%,芯片市场严重依赖进口。全球范围缺芯对我国汽车行业也造成了一定冲击,国内车企普遍采用了优先供给主销车型、减产减配等策略应对芯片短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数据显示,2021年因缺芯导致停产的汽车企业达15家,其中一汽集团前7个月因芯片问
题影响产量30万辆;长安汽车因博世ESP缺口,上半年减产13.4万辆;长城汽车上半年受芯片影响减产超过10%。
(二)品牌文化薄弱,品牌价值低
当前,我国许多新能源车企业仍然停留在能够把造车、卖车、及时交付,利用现金流支撑研发和生产费用的阶段,品牌文化还很薄弱,品牌文化尚未建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面临传统燃油车和国外新能源汽车两方面的市场竞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与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整车的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的价值度等方面明显不足,尤其是品牌的价值度。根据CleanTechnica公司的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2020年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排名为30名,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排名前十基本上都是日系美系汽车。从汽车产业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低端徘徊显然无法实现汽车强国战略,国外传统汽车强国在“造车”行业形成的优势并不会因转型新能源而被一笔抹杀。
(三)充电基础设施少,新能源汽车充电难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EVCIPA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73.1万台,同比增长58.6%,桩车增量比为1;3.8,车桩比矛盾依旧严重,仍低于“一车一项目”的预期计划。充电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上,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充电设施覆盖率不到50%,在服务区出现车多桩少、排队充电等情况。同时,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快充桩的数量和分布缺少合理规划,车多急需加桩的地方没有地,荒草丛生的地方遍地充电桩,部分地区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只是完成加桩数量指标。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
(一)芯片行业落后,过度依赖进口
根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我国在2020年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的5.2%,而我国车用芯片的进口率超过了90%,在纯电动汽车中价值仅次于动力电池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进口率更是高达98%。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纯电动化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芯片缺口也将会越来越大。在国内众多车企中比亚迪是我国唯一一家拥有IGBT技术完整产业链的车企,同时掌握着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测试、封装等核心技术。也正是因为比亚迪拥有完整的IGBT技术产业链,所以才让比亚迪几乎没有受到2021年芯片危机的波及,甚至还拥有为其它车企提供芯片的能力。
(二)品牌文化未形成,缺乏品牌内涵建设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汽车,一方面要考虑汽车的经济性和便捷性以及性价比;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其品牌价值,汽车的品牌价值往往显示了消费者的群体属性。在过去的传统燃油车市场上,消费者在同价位的往往会倾向于购买合资品牌,因为这些品牌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品牌价值。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车型较为单一、品牌细分度不足、品牌内涵和企业文化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同于常见的纺锤形销售市场分布,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车市场呈现出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和以五菱宏光mini为代表的低端品牌沙漏型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我国新能源车的品牌品牌价值还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高端车型方面倾向于选择特斯拉、丰田等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车型。
(三)充电设施布局不均衡,充电桩性能差
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相对集中。根据EVCIPA的统计数据,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21年,全国TOP10省份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1.5%。在充电站建设方面,截至2021年,TOP10省份合计的充电站保有量为5.38万座,集中度高达70.1%。全国其他省份的充电基础设施仅占整体保有量的30%,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同时,充电桩的性能也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公共充电桩分为直流快充桩和交流慢充桩。快充桩一般能在1小时内快速给车充电60%以上,而慢充桩给一辆车充满电需要8到10小时。目前,快充桩覆盖率远远低于慢充桩。同时,存在着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低的情况。很大一部分电桩在早期栽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切实的使用场景,加上相关政策和技术尚未规范化,缺乏专业运营经验,导致出现了大量废桩、占位、故障等现象,因此现有的电桩保有量并不等同于有利用价值的桩数量。
五、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技术,注重研发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深入,技术成为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推动力量。每一项技术的发展过程都会经历萌芽-成长-成熟-衰退期,企业的技术如果不进行创新,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对于企业来说,刺激研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大研发成本的投入,不断的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对收入增加以及专利数量增加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企业想要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保持竞争力的话,就应该对自己的研发部门加大重视,加大投入,对技术和产品进行创新,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创新产品,开拓更广大的市场。同时,政府应考虑设立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利用专项基金,并定期投入相应资金,为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使用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在社会主体不愿或不能投资的情况下,政府应增加资本投资,直接承担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帮助新能源车企业占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制高点。
(二)提升品牌形象,创新品牌价值
随着汽车领域扩大开放,企业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缩小差距,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与特斯拉等一线品牌相比都相差甚远,要提高品牌形象,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产品进行创新,无论是技术层面、产品性能还是外观等个性化层面,都要围绕品牌价值展开创新,形成企业独有的产品形象,让消费者提到这个产品或者某个因素就想到中国品牌,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小鹏汽车的“鹏友”等,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核心卖点,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形成品牌效应;另外在管理与营销方面,在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从企业家到员工都要保持创新与合作的精神,企业应扩大营销面,在营销时不应单纯的进行产品营销,还需要对自己的品牌理念进行营销,塑造自己独有的理念消费者群体;其次在服务还有形象方面,要打造自己的服务理念与形象特征,对顾客的服务要贯穿整个销售流程,从进店到提车再到后期维系保养都要让客户感觉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培养自己的员工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理念,可以从小细节下手,在服务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递品牌形象,在形象特征方面,比如统一穿搭,展厅装修一致化,话术标准化等,都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加深;最后,只有不断拓展市场,才能更好的宣传自己的品牌,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增加市场份额,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三)科学合理布局,完善充电基础设施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配套服务设施,充电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决定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上限。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增加充电桩数量,而是要从提高合理规划和提高充电桩性能两方面入手。因此,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牵头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各地市的电动汽车使用状况进行有效跟进,并且合理预估增长区间,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打好提前量,合理规划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提高充电基础设施中快充桩的占比,让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更加合理,避免出现车多桩少的现象,免去人们的后顾之忧。出台充电桩建设的专项补贴办法,鼓励全社会的充电运营商来建设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市场化的运营方式让充电桩的建设更平衡、更健康,让今后新能源汽车的出行也将更有底气。
六、结论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早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成为迫在眉睫的目标,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战略产业成为了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需要创新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市场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发展战略,培养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统筹各方资源,完善充电基础设施。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