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

摘要

劳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底,在小学阶段加强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育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优良的劳动品德,还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劳动知识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坚实基础。然而在当今的小学中,劳动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出现劳动教育途径单一化、劳动教育内容简单化、劳动教育实施流于形式、劳动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因此,为了小学劳动教育更好的发展,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和对笔者的实习学校与居住地的学校观察研究,对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其现状逐一分析原因,并以小学劳动教育为重点,努力找到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是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策略研究

引言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而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从本质上而言,教育离不开劳动的基础作用。小学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的基础阶段,如果忽视了小学生劳动教

育的基础阶段,将对小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党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方针,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对“社会主义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育的实践基础。首先,劳动教育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劳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们懂得获取劳动成果的不易,学会尊重劳动人民与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其次,劳动教育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效地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次,劳动教育通过出力流汗、亲身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拥有强健的体魄。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劳动教育不仅有理论意涵,更重要的是实践意涵。我们不仅要在书本中讲劳动,黑板上写劳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去体验劳动,通过体验劳动的艰辛、劳动的乐趣和劳动创造的价值,让他们把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劳动中,增加小学生的劳动体验,亲身去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从目前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了导致其问题的根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劳动教育的界定

“劳动教育”是指在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育的实践基础。首先,劳动教育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劳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们懂得获取劳动成果的不易,学会尊重劳动人民与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其次,劳动教育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效地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次,劳动教育通过出力流汗、亲身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拥有强健的体魄。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

1.劳动教育的途径单一化

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多种多样且丰富的,一般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校内劳动教育活动和校外劳动教育活动,校内劳动教育活动包括劳动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每个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相关元素等;校外劳动教育活动主要是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通过对其他学科教学的观察了解,发现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只有劳动教育课程,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并没有融入劳动教育相关元素,以小学数学中教授“分一分”这一课时为例,可以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发现房间很乱,需要对房间进行整理,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分类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回家后整理自己的玩具。但是这种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中的并没有。在学校的宣传标语、宣传栏、黑板报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宣传活动、植树活动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更是缺乏和敷衍。

2.劳动教育内容简单化

劳动教育内容的确立是每个学校必须要明确的重要问题,如果内容的设置不合理,必然会导致劳动教育在具体实践中问题百出。而学校在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在设置劳动教育内容还停留在简单的层次上,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是低水平的且重复性的简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劳动或者公益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自理劳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清洗自己的衣物、倒垃圾、扫地、擦桌子等的家务劳动和在学校里集中于打扫校园卫生、教室卫生、擦黑板的校务班务劳动。这种校务劳动都是以安排值日的形式进行的,属于传统型的劳动形式,重在体力劳动,内容简单,而校学校组织校外公益服务劳动,大多数都是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这一传统的大型体力劳动,还有少数是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和关爱伤残儿童,很少有博物馆的小小义务讲解员。因此,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都是以大型的传统体力劳动为主,创新型(如让小学生用一件件充满创造力的劳动工具、新颖的劳动方法改良的劳动工艺来展示讲解)和技术劳动(自己做的实物作品)非常非常的少。

3.劳动教育流于形式

劳动教育实施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学校层面:在劳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国家明文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政策要求地方各地及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劳动教育,但是有些学校只看重外表,轻内容,花大量的时间在学校劳动教育的“美篇制作”工作总结和各种材料的填写及检查的考核上。一方面是大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必须要认真落实,另一方面是挤占劳动教育的课时。虽然学校设有劳动课程,但是劳动教育课程会出现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和教师片面的在做劳动教育的面子工程,当上级来检查时就会看到学生所展示的手工艺品,虽然这手工课也是劳动教育的一种,但是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艺,这种华丽的授课并没有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对劳动的认识不深刻,不能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家庭层面:学校给学生设置“家庭任务”,如:扫地、拖地、刷碗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忙做”,而家长需要对此进行监督,更需要家长对其孩子的完成任务进行拍照打卡,通过此举让孩子更好的体验家庭的责任感,而有的家长却只是帮孩子完成拍照打卡后就让孩子去完成语数外的作业,拍照打卡只是应付学校而已。

4.劳动资源匮乏

小学是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必须为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等劳动素养打好基础,专业的师资力量、专业的教学场地(包括实验室、活动室等)都是劳动教育正常开展的资源,充足的劳动教育资源是学校劳动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出现劳动教育资源匮乏情况。其一,劳动教育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从事劳动教育的老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担任,所以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则不能很好的胜任。由此可以看出,在劳动教育方面,缺少专门的劳动教育师资,而其它的科任教师又缺乏系统性的专门知识,因而无法达到职业教育的期望效应。其二,劳动教育基地的匮乏,劳动本身就带有实践的意思,即具有实践的属性,而劳动教育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都必须依托实践的场所,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高水平搭建好平台是我们所希望的,但在实践研究发现,学校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内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都存在明显的匮乏现象。学校劳动课一般是在教室里教授的,有专门劳动课教室的也只是一个摆设,而有劳动课教室的,设备严重不足,设备齐全的很少甚至没有。劳动教育课有的内容是需要实践基地才能进行,而学校的场所有限,这时就得选择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了,但学校在校外开设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很少(比如:种植实验基地),不能满足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基本的需要。

(二)劳动教育原因分析

1.对劳动教育认知不足

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前,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影响非常的重要,因此,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也就忽视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现今,劳动教育虽然被纳入教学体系中,但是学校对劳动教育认知不足,劳动教育还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原本劳动教育课时不多的课程被其他课程占用。对一个学校评价的优劣主要看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升学率较高的学校会被人们认为这是好学校,并且会获得优厚的教学资源,这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所产生的升学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会优先或重视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的实施不会完善。即使学校想开展劳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但是家长和社会所给予的压力,学校也会变得有心无力。此外,有的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也是片面的。认为劳动可有可无,劳动教育并不会小学生的发展有多大的作用,所谓的劳动只是在浪费时间,开展劳动教育也只是在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这种片面的理解会影响劳动教育的开展。值得我们重视的还有学校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在评价中,一般都是对小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并不会对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很不科学,往往只是口头的评价,不算入考核成绩,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进行劳动的积极性。虽然教育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劳动教育,并且针对性的对劳动教育颁布一些条例,但是比较笼统。对学校来说,劳动教育实施的影响不大。

2.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

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师资方面保障不健全和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保障机制不健全。师资方面保障不健全。其一,学校专职劳动教育教师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在专业师资培训这一块比较薄弱,受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复杂情况影响,高等教育在源头培养上并没有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这门专业,致使在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需求上只能由其他科任教师来授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没有被列入考察范围,导致专职劳动教育师资在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其二,学校对劳动教育师资培训不重视。大部分学校依旧不太重视对劳动教有师资的培训工作,他们更愿意把更多的培训机会留给文化课教师,这样不仅会造成劳动教有师资专业化发展严重受阻,还会导致学生在劳动素养的培养上偏离当下社会的要求。其次,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保障机制不健全。校内劳动教育没有因地制宜开发属于本校特色的劳动基地,校外劳动教育未形成合力,导致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匮乏。

3.未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当今社会,虽然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科技发展迅速,但是认为进行体力劳动工作者就是劳力者、下等人思想在我国仍然存在,还没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消费价值不断被推崇,使劳动丧失其原有的价值,劳动和劳动的光荣能够使人类更好地生活的理念也就被逐步淡忘。劳动和劳动光荣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逐渐被淡化。我国自古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得传统思想,存在轻视劳动,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传统思想,直到现在这种思想仍然影响人们。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资料开始出现剩余,劳动出现了不同的分工,因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获得的利益不同,以至于体力劳动者逐渐成为不被人们重视的群体,好像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就是低人一等。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要求重在文化知识,这间接的影响小学生对劳动的消极看法。虽然从我国文学作品可以看到一直都在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但是从现在情况来看,劳动教育与实践相脱离,还没有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在社会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劳动教育不受重视,专为孩子开设的补习班各种各样,有关智育的,有关体育的,有关美育的,孩子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从而使学生劳动机会变少,劳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是不可以忽视的,但是社会却忽略了劳动教育还没有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三、小学劳动教育改进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研发劳动教学课程体系。学校必须在充分的认识劳动的价值的基础上,研发出劳动习惯与品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认知、劳动技能、劳动情感等,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在制定考核评价体系过程,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聚焦在学生参加劳动的全过程,明确具体的考核机制。评价方式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劳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一,配齐配足劳动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必须配备足够的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劳动教师数量的充足是保证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和完成的保障。其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对全体教师开展劳动教育培训,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意

义、内涵、实施方式、资源开发等有清楚认知,强化每个教师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提高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为全社会教育事业专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劳动教育的开展输送专业教师。有了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育教学才能更好的进行,不再出现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而由专职教师教学,劳动课程教学方式丰富有趣,教学形式多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才能更好的开展。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宣传。学校可以通过校规、校训、校内任何网站和广告,加大力度宣传劳动教育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劳动技能、热爱劳动的教育品质。

(二)深入挖掘劳动教育资源

深入挖掘校园劳动教育资源,挖掘校外劳动教育资源。第一个方面是学校内的劳动教育资源:校内的劳动资源是多种多样的,第一体现在学校和班级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包括校方制订运动场地的清洁、垃圾的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工作,也有班里规定的维持午餐纪律,打扫教室的清洁等。第二体现在课程资源方面,劳动课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尽管有些老师会按照教材的要求,但是,由于教材中的劳动内容较为系统,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学校发展中程中,既能丰富劳动的内容,

又能提升劳动教师的职业技能。除了劳动课程外,其他课程在教学中也可以融入有关劳动教育的元素。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教师引导观察情景图,小朋友在帮李大爷搬南瓜,此时融入劳动的艰辛,使他们懂得尊敬劳动人民。第三体现在劳动教学实践场地的问题,由于劳动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课,而不能亲自动手,那么劳动教育就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学校可以根据校园的场所特点开发一定的劳动资源。比如可以在校园一角开发蔬菜种植基地。第二个方面是校外劳动资源。在实践中,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为劳动教育提供保障,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感受生活。例如:组织环保小组到社区里打扫楼道、捡一些白色垃圾、回收废电池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劳动教育发展

第一,对家长进行家庭劳动教育指导。首先,需要指导家长向孩子传递正确的劳动观念,家长做好模仿作用,使孩子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意识。其次,指导家长要根据不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不同的家庭劳动教育任务单。例如:帮助家长设置具体的家务劳动清单,如,对于低年级学段的学生以简单的劳动项目为主,如整理文具、洗手绢、整理衣服等:对于中年级的学生,以较简单的家务劳动为主,例如:打扫卫生洗菜、收拾碗筷、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劳动任务主要是整理房间、学会做菜、简单的种植等家务劳动项目;最后,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劳动评价,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进行鼓励,激发孩子对劳动热爱之情,对孩子表现中的不足之处需家长多加引导。

第二,建立劳动教有家校沟通机制。要充分发挥家互联网、家访、家长微信群、家长会等各种沟通方式的作用,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互相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劳动教育动态。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的劳动信息,以便学校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情况。同时,了解学校的相关劳动任务要求,以及学生的在校劳动表现,以及时调整家庭劳动教育的策略。建立良好的劳动教育家校沟通机制,确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促进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可以推动小学劳动教育更好实施,这种社会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价值观。因此,要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营造这种氛围,首先,人们的思想观念要应不断的发展和改变,不能对劳动有不正确的认知,并且在对小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家长、老师、社会群体等都应发挥示范性作用,小学生在这种热爱劳动氛围中,也明白劳动的意义。其三,国家要颁布劳动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劳动和劳动教育。这样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后,应该对那些不断辛勤的劳动者进行表扬和赞美,小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劳动有正确的认知。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付出努力,只有这样,小学劳动教育才会更好的发展,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也会不断的提高。

结论

劳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劳动教育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多维度健康发展,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通过本次了解,对目前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一些改进对策。过去,劳动教的实施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教育将更好的展开。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1045.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