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国家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极其重要的工程造价自然而然地受到更多的关注。但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还未能跟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因为由于建筑工程涉及金额庞大和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导致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因素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也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干扰工程造价的控制。在这一系列因素下,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避免出现工程项目预算的超标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影响因素,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行业发展到如今,工程造价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程造价涉及建设企业的利益,想要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就要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控制工程造价可以推动项目进一步完善,还有利于节约建设项目成本。但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问题会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控制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措施。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工程造价主要的影响因素,接着对工程造价控制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就这些问题对如何控制工程造价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工程设计因素
工程造价体系的建设在建筑工程设计工程这一阶段中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重视。在一些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造价部门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名存实亡,往往在建设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这会让提交的工程设计方案,没有针对性的对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作出考虑。甚至,有一些设计单位完全忽视对工程造价的管控。以上这些做法会让工程造价的成本在无形当中增加,还会让建设单位的施工效率降低。因此工程设计单位不应该非常片面的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速度,而应该重视工程造价的管控。
(二)施工材料因素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而且不同的施工阶段会有不同的施工材料。而施工场地的总面积是有限的,用来存储施工材料的空间就更加有限了。在工程设计中,无法将实际施工时所需的施工材料市场价格精准的预估出来,只能对价格进行模糊的把握。正因如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某一样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工程造价就会同样发生相对应的改变。工程造价改变的幅度视施工材料价格变化的程度而定。施工材料价格若是下降还可以被接受,但如果是价格上涨,那么建设单位就可能要面临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情况。
(三)造价管理意识因素
有些建筑工程单位造价管理的意识极其薄弱,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依然延续着传统落后的方法,导致在管理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这会削弱工程成本控制的效果,使得建筑工程成本上涨。因此建筑单位需要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将工程造价管理重视起来。
(四)造价管理机制因素
有一些建筑工程单位工程造价管理机制不完善,不能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的管理控制,难以及时从施工现场中获得准确的建筑工程信息。这会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预期效果和质量目标造成极大的影响,还会让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下降。
(五)人员因素
在工程造价中,人员的影响是最为严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需要人为的把控,这不仅要求工程造价相关的人员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建设企业中,有一些工程造价人员缺乏经验,不了解实际市场价格和有关规范,对工程实际情况资料收集不完全。单纯按照政府部门发的收费标准和市场价,运用一些方式进行计算得出工程造价。这种工程造价的结果往往与实际工程项目成本存在巨大的偏差,不但无法降低工程成本,反而有可能使整个工程造价失去控制。
二、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控制工程造价不仅是为了防止投资成本超出预期金额,更是为了减少工程项目过程中人、财、物的浪费,进而提升了经济效益,也节约了社会资源。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工程造价控制的原理
控制就是指行为主体为保证在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其目标,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被控对象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步骤:即确定目标标准、检查实施状态、纠正偏差。全过程控制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应以事前控制为主,即在项目投入阶段就开始,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控制的状态是动态的,工程造价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处于不确定状态,如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涨跌、工资标准、机械使用、费率等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造价的变动。只有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以合理确定为基础,有效控制为核心。工程造价的控制是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造价控制涉及项目工程的各方面,工程造价的控制要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工程造价控制不仅需要将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情况反映出来,还要主动去影响控制各个阶段的实施。想要控制好工程造价就必须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分别设置不同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让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形成一个整体,上一个阶段制约下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又补充上一个阶段,互相都有联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系统。但对于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实际的现场和人员的情况,目标不能遥不可及、假大空,这会让执行者失去动力和积极性;目标也不能触手可及,这会导致目标的设立毫无意义。所以控制目标的设立应该抓住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否则工程造价控制将失去效用。
(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不够规范
合同管理对于工程造价控制有着重要意义,合同管理的规范对工程造价控制效果有直接影响。比如,在合同编制中,双方没有根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将问题可能涉及的合同条款进行协商。或者编制人员缺乏专业性,编制合同条款时语言模糊不清,导致可能在合同条款执行时会存在漏洞,被他人钻了空子,从而工程造价就可能面临上涨的情况。又比如,对于合同签订后的管理不受到重视,将合同随意放置,这就可能导致合同中的一些重要文件丢失,或被他人随意的篡改,就会让合同的法律效力与约束力下降,这样就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验工计价信息失真
验工造价信息作为工程项目办理结算价款的基础依据,其真实性会对工程结算环节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验工计价信息的失真将会导致工程造价核算结果缺乏准确性,以此结果进行的工程结算也将缺乏合理性,进而导致最终得到的实际结算价款与预期不符,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3.项目成本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方法落后
项目成本管理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工程施工中缺乏充分的重视,导致项目成本管理认识不足,在一些施工企业的实际施工当中,项目成本管理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企业缺乏创新,没有引入新时代标准的成本管理方法,导致如今成本管理使用依然是传统落后的方法,可这样的方法无法跟上如今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要求,这就造成了成本管理的效果很不理想,工程造价得不到的有效控制。
4.缺乏工程成本预算
科学的工程成本预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前提,但有些施工企业却未能将成本预算重视起来。成本预算的编制马虎了事,编制的依据和内容根本不是参考实际项目的情况,而是直接找之前做过类似的成本预算进行修改。这完全不遵循编制的要求,忽略了成本预算的意义的现象,导致无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成本预算,让项目资金和资源的使用充满了不合理,让成本预算对工程造价控制起不了实际的作用。
5.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造成市场竞争不规范,影响合理定价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如雨后春笋涌入建筑市场中,让本来就供求不平衡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争夺一个施工项目舍弃一些自己的利益,甚至接受不合理的招标条件,来保全自身。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再这样不断的发展下去,只会让建筑市场变得更加不规范,建筑企业也顺应市场的改变而变得更加不遵守规范,这会让工程造价管理受到影响。建筑市场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打击不规范的行为,完善建筑市场管理体系。建筑企业也应当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争取自己的利益,让整个市场保持良性的竞争。
6.规范得不到严格执行,中标只看价格
最低价中标法体现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原则,但他在我国适应不良、水土不服,规范中明确规定了采用最低中标法,投标的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价。但这个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一般都是谁报价低就谁中标。这就无法避免“价格大战”式的恶性竞争,但只要经过审评的最低投标价法让在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下,投标价格又不低于成本价,经过评审投标最低的中标。又或者使用综合评估法让最大程度满足招标的各项综合评价的投标单位中标。这样恶意低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7.工程肢解发包,行业垄断严重
由于建筑市场缺乏规范的法制管理,某一些建设单位没能从工程的整体利益出发,仅仅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就将工程肢解发包给其他承包方。但这不仅不会让成本降低,反而会因此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工程工期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工程成本增加。而且肢解发包的工程项目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这会导致承包商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施工工程款会存在拖欠的情况。也有一些单位依靠其特权将发包垄断,只为做中间商赚差价,以更低的价格将承包项目再次全部发包出去,赚取其中的利润,这会让市场竞争失去公平性,工程造价提升。
8.对建设单位的不规范行为缺乏约束机制
现阶段我国投资体制和责任机制还不够完善,负责工程发包和工程款支配的建设单位和工程建设的效益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和约束机制,特别是现在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使得在建筑市场中建设单位居于主导地位。建设单位的行为直接可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建设单位的行为是否规范决定了建筑市场能否规范的运行。某些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建设工程中不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履行合同中的条约,任意压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缺少必要的专业素质,在工程发包中片面强调市场经济就是愿打愿挨,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会干扰了正常运转的建筑市场。由此可见规范业主的行为是建筑市场治乱的首要着眼点。
9.对造价中介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标底编制等工作的中介组织在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其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却不配套,未能严格执行各种中介组织的资格确认和审批,导致从业人员素质不一。某些中介组织带有行政色彩,不按规定办事,缺乏公正性。中介组织对承担的咨询服务不负经济责任,也没有完善的赔偿制度和回避制度。特别是标底编制中,错算、漏算时有发生,一部分中介机构为了快速获得经济利益从而进行超负荷的工作,这导致一部分工程的招标工程造价不准确,从而影响了招投标工作质量。
三、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一)引入新材料、新工艺,降低施工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更具价格优势的各类绿色环保材料以及效率优势的新型施工工艺,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不出问题的前提下,建筑工程相应的管理者和施工人员应通过学习讨论研究,如何尽可能引入新材料、新工艺,使用性能更优、操作更方便、成本更低的绿色环保施工材料与新型施工工艺。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的新型施工材料——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这种防水材料具有各种优良性能,可以将传统的二毡三油的防水结构代替成为只需这单层的新型防水卷材就可以满足施工的要求。而且还具有良好抗高温和耐老化的特性,这很大的将建筑使用的寿命延长了。还有它优秀的粘结性和冷施工的特点,使得施工效率提升、工期得到缩短、环境得到保护并且提升了防水结构层的整体性,是一种非常适合施工的好材料;新型施工工艺——如使用搭载半导体激光技术的激光坡面指向仪,容易操作、精度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实现激光扫平仪的所有功能,还可以做到直接标定斜切线和斜切面,将它使用到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有效的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二)引入BIM、PM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工程造价还没有迎来信息化时代前,各方都很依赖纸质文件介质,在制定和核对工程量以及价格清单等方面内容时,只能通过与经济文件逐项对比和查找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数据庞大、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偏差错误。尤其是在面对不规则的工程量计算,单单依靠纸质平面图进行计算,很有可能出现疏漏。这些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逐渐应用到工程造价中,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如BIM、PM以及云计算等信息化集成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量以及预概算等数据进行精确计算,以保证各项数据的统计准确性,提高工程量计算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为工程量分析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应用BIM、数据库等信息管理技术,能够使每一个建筑构件的具体尺寸、实际价格等数据都可以让造价管理者全面精准的掌握,在工程造价讨论中,工程建设的各方可以通过即时操作模型得到构件以及各项数据情况的实时反馈,以往容易疏漏的不规则构件造价管理问题也可以得到完美解决。
(三)提升造价管理水平,保障项目效益
1.提升造价管理参与设计的比重
对于现场设计人员与编制估算人员应该进行实时的现场把控,建立起对现场实际情况的数据库。然后在对项目进行估算,这时的估算数据会变得更加准确,这也为接下来的工程造价管理打下了基础,可以大大减轻了造价管理中控制成本的负担。限额设计阶段是造价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阶段可以确定工程的80%成本。采用限额设计法是强调对工程设计人员与工程管理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设计人员以造价和投资为中心对项目进行设计,管理人员及时算出造价,为设计人员提供依据和建议。这有利于提升设计人员的造价意识,提高设计水平,让设计和管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进行限额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把握好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的平衡点,完善设计方案,为施工阶段过程中造价管理提供保障。
2.强化各参建单位协作审核机制
造价管理单位应积极与各参建单位进行沟通,统筹开展协作审核工作,将建筑工程项目方案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造价咨询服务单位应与设计咨询单位、监理单位合作制定工程项目各个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指标,同时对指标进行审核;设计咨询、建设单位应主动参与对限额设计的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适用性等方面内容审核,监理单位应预先制定好审核方案,以此审核各个专业项目,确保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3.完善招标阶段预后造价管理
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同时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选用及采购也是编审工程招标控制价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以EPC项目管理模式为指引,可以确保招标控制价编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从而做好招标的编制工作,还可以为预后对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材料与设备的选择、采购管理提供合理依据,还可以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以及监理单位调整材料单价,从而解决不平衡报价问题打好基础。
(四)工程设计期间的严格控制
1.挑选合适的设计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工程师会先了解项目设计要求和资金金额,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以往的设计经验,对整个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编制出施工方案。在挑选最佳的设计方案时,应该进行多方案之间的挑选,以此可以对比出可行性、经济性、实用性最高的方案,有利于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和保障工程验收的质量。
2.加强图纸会审工作
设计单位应该在设计阶段中积极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加强图纸会审工作,了解建设单位对图纸设计的要求和期望,尽量将工程变更转移到设计阶段,减少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以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更好的效果为目标,克服设计方案的不足,应尽可能完善、优化图纸。
3.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的优化不是单纯的降低成本,而是综合性考虑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经济性、科学性。设计优化中应优先考虑人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做到以人为本。设计规划时应考虑项目建成后物业管理的方便性,不能脱离或忽视项目的定位,追求不切实际的设计,导致后期物业管理费用剧增。
(五)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1.确定合理的控制目标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十分重要,首先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结合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施工的情况,做好综合分析,进而在确保建筑施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确定科学合理的造价目标。
2.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各项条款都要严密且谨慎。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逐渐和国际接轨,合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有经验的咨询公司会被工程建设单位聘用来参与合同制定,以免因为合同漏洞而造成损失。这种情况具有优势也具有弊端。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对施工工程中涉及的问题做好合同条款确定,并且全部合同条款的确定都必须走正规法律程序,以确保合同的效力。
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施工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时,建筑工程单位要坚持整体原则,针对主要问题和不足的地方,要科学合理的进行优化。针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要先构建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采取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在比选时,应该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最大程度的优化人力、物力、财力支出,实现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
4.及时调整合同造价以及编制工程价款的结算
施工单位在完成招投标工作后,应该将施工图纸重新审核一遍,重新进行工程造价预算,同时对合同造价进行同步调整。施工单位确定施工图纸之后,要和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进行工程造价核对,及时调整合同造价和工程价款,做好相关的预算调整等工作,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5.深入现场,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应时常深入施工现场,观察施工情况比对施工图纸是否有出入,还需要与承包方、监理和施工方就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将相关施工资料收集整理,做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掌控。还需要代替业主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产生的费用,灵活适时的调整控制的目标,并为最终的工程总结算做好相应的工作。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