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件首先列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包括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定义。然后,论述了金融风险的内容、程序、目标和防范措施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保险公司金融风险的成因和当前经营状况。然后进行案例研究,希望通过对R公司的研究,获得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一般知识,进行相应的控制和干预,提出深化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最后对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对中国保险公司而言,需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内控体系,完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有限应用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为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我国保险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财务风险管理
ABSTRACT
This document begins with some basic concepts,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s of financial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n, the content, procedure, objectiv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financial risk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auses and cur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financial risks of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case study is carried out, hoping to obtain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R company,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and interven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need of deepening the risk control. Finally,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companies. For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line with their own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improve the limite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so as to gain advantages in the competition. To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Keywords:Insurance companies;Financial management;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一、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早期人类风险管理概述
在人类发展史的每一个过程中无不伴随着风险的存在。然而在风险出现的时候,人类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措施来应对风险。早期人类面对生存风险的挑战时,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当面对严寒的风险时,他们用树皮、兽皮来防护严寒;当面对野兽侵袭的风险,他们用叶子和树木为燃料,用明火驱赶野兽;他们用两块石头互相敲击的方法制作一些简单的石器来获取食物,降低无法获取食物的风险。通过采集药材治病救人,降低生病进而危及生命的风险。工具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农业耕作工具、灌溉工具的发明降低了农业耕作困难、农田旱涝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自然界不断变化,人类也不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从而促使人类不断进化。
海上保险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保险形式。随着航海贸易事业的发展,贸易往来频繁,对于商贩来说,船舶、货物等海上的货物遭遇到风险就很高了,商贩与保险人之间进行约定,一旦出现风险在约定范围内出现损失,将对商贩进行经济补偿。由此可见保险意识随着人类的风险管理活动的增强而提高。
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带来了企业规模的扩大、机器设备的大量使用、工人劳动者的大量需求,随之而来的是工人劳动者操作机器失误等一些安全风险问题。面对这种问题,一些企业管理者们及时调整经营观念,纷纷把劳动者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质量放在第二位,可见当时对风险问题已有一定的重视。
金融风险管理的问题也是在不断受到重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金融风险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当出现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奥林治县破产事件、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和巴林银行事件等后,人们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又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企业纷纷出台自己的风险管理政策。
(二)国内外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1.国外财务风险管理文献
在19 世纪的西方经济中,提到了风险一词,表明风险是经济过程的产物。第一个更准确地提出风险概念的人是美国学者维雷特,他在1901 年指出,风险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表现。这揭示了风险不确定性和客观存在的两个特征。
风险管理的概念于1956 年由Russell Grall 在《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时期》 中首次引入。在他的出版物《一般与工业管理》 Fayol 中,Fayol 认为风险管理活动应该整合到公司的核心活动中。
美国风险管理专家格里森在其著作《财务风险管理》中指出,风险管理在商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指出风险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前收集最完整的信息。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 (二)建立应对机制,评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3)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是公司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还应有专门的机构部门负责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 1963年,美国学者Mel和Hedges发表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开始了对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开始科学规范该学科。风险管理研究可以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系统化和独立。系统。
1964年,美国风险管理专家威廉姆斯(C. Arihur Williams, Jr.)和韩(Richard M. Heins)指出,风险管理已经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本书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观点,对进一步研究风险因素的收集、风险度量、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损失的补偿手段、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任务的共同基础。
1970年代,企业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由于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的问题,人们意识到危险的存在。风险管理不仅存在于金融领域,也存在于企业管理中。行政等
1983年美国保险管理学会(RIMS)年会讨论通过了《101风险管理指南》,标志着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1992 年和2004 年,美国财政部误报委员会发起委员会分别发布了《风险管理与保险》 和《内部控制综合框架》,表明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优秀总结和科学进步。
是金融资产风险研究的逐步完善,如Markowitz 的《风险管理综合框架》、Harrow 的资产配置模型、Sharp 的CAPM(资产定价模型)等套利模型、期权定价模型。
2.国内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中国学者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大概始于1970年代和1880年代。
1989年,刘恩禄、唐古良发表《论财务风险管理》,首先总结了金融风险的含义,总结了金融风险管理的特点和程序。
1994年向德伟教授在《论财务风险》提出“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风险的集中体现”,可见财务风险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998年,马明哲对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给出了如下看法:一是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与中国保险业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快速发展。二是韩国保险业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经营被动、竞争被动的问题,即“一荒两债”。
2000年,殷平、卢玉健、马志娟合着《股份制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对金融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此后,涌现出谢克凡、傅元略等众多学者,继续深化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
2004年,张友堂构建了金融预警信号识别系统、个人金融预警指标和综合指标检测系统,研究了金融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2006年,张凯认为,国内保险公司在经营模式、管理水平、技术手段、思想行为,尤其是风险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公司尚未真正树立风险意识,不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应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更成熟的风险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努力改进,激发市场风险管理的潜在需求。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以盈利能力和综合偿付能力有效提升您的风险防范水平。
2008年,冯健和常国华从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转向具体的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忽略了对公司整体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减少了负债和财务配置。真相。风险管理课题研究围绕构建动态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进行。
2011年,吴定富指出,我国保险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导致个别保险公司破产。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韩国保险公司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金融风险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
二、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一)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从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来看。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采用适当、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和选择公司的经营活动,使公司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利润最大化。最佳资源配置意味着公司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最多的商品,获得最大的利润,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之一。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利润最大化意味着风险成本最小化。对于公司来说,风险会降低公司的价值。管理风险就是控制公司价值的减少。最小化风险成本等同于最大化公司价值。通过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成本也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可分为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这根据风险事件对公司的影响程度来划分,即风险事件之前的标的对公司造成损失和风险事件之后的标的对公司造成损失。损失前目标是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公司的财务管理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例如,如何最有效地预防潜在损失需要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财务分析,并预先设计方案、安全计划和损失预防成本。损失后的目标,因为风险管理不能完全消除风险,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需要提前制定损失发生时必须达到的目标。一是持续经营的目标,亏损发生后,企业必须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部分生产或经营,以维持企业的生存。二是稳定收入的目标。企业只有保持持续经营和稳定的收入,才能维持持续的产量增长。第三,社会责任。通过风险管理将企业损害对他人和社会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为实现上述目标,企业风险管理者必须具备识别风险并制定适当应对策略以应对风险带来的损失的能力。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
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由财务风险识别和分析、财务风险评估和度量、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组成。
1.财务风险识别和分析
财务风险识别是指管理者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有关风险事件、风险因素和损失的信息,以发现在没有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和潜在损失。分类后定性识别风险的过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因为不识别风险或错误识别风险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风险识别的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发现风险的来源,只有发现了风险的来源,才能有效地干预风险因素,所以必须发现风险的来源。其次,通过充分预测风险是什么并从根本原因中消除导致风险的条件,可以显着减少风险的发生。
2.财务风险评估和度量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分析之后进行的风险度量,是在损失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将风险发生和损失大小数字化的过程。风险计量的基础是有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持,以提高风险计量结果的准确性。风险计量是对损失发生的频率和幅度进行量化的过程,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方法。风险测量必须执行两个方面的任务:估计损失的频率和估计损失的程度。常用的风险度量包括中心趋势度量,例如算术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和中位数,而其他度量确定变化程度,例如应用方差和标准差。
3.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在做好财务风险识别和风险度量的基础上,企业经营者需要在管理上采取措施来控制风险,风险管理策略是指导企业防控风险的基本方针,指导企业面临风险时该如何应对和处理。按照风险是否可能发生以及造成损失的程度来看,可分为分散风险、转移风险、避免风险、接受风险等,当然从公司制度设置上也要有相应的措施,如机构设置、人员设置等。
上述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在理论上似乎是按顺序展开的,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采用风险管理策略组合来应对,而且风险管理策略的运用可能会因为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因此,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案要根据企业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灵活处理和应对。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1.筹资风险管理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筹资风险,它主要体现在企业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时可能带来风险和企业需偿还到期债务时可能带来风险。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一般是企业筹集资金的常用方式,然而这两种方式在企业筹集资金时的成本控制和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如,若企业采用权益融资的方式,虽然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然而股东需要较高回报的,使得筹集资金的成本提高;若企业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由于减免了部分税收使得融资成本得到下降,然而债务过多的话就会造成企业日后无力按时支付本息,由此产生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如不能通过企业改革、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等措施来化解,就很可能使企业遭到破产清算。如何有效管理企业的资本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筹集资金的另外一个渠道是商业信用融资,它的特点是融资时间短、方法比较灵活、
免受利率波动的影响。然而却存在另外的弊端,那就是如果企业到期时无法支付,那么公司的信用和形象会遭受社会给予的负面评价,这种影响往往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筹资风险管理的评估方法:
(1)财务杠杆系数的计量方法。它用于通过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和效果来评估公司的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呈正相关。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公司偿还债务的压力就越大。融资风险也更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越小。
(2)指数分析法。指标分析方法分为单一指标分析和综合指标分析。电子或单变量分析,如使用流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支付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投资回报率等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应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例如与行业水平是否存在显着差异,流动比率和流动比率是否过低,资产负债率是否过高高,公司可能有偿付能力风险。意味着有后者也称为多元分析,是综合运用多个财务指标对企业偿付能力的分析。
(3)数理统计。一般情况下,公司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预期值和标准差也可以衡量债务融资的风险,公司自有资金收益率的标准差主要反映债务融资风险的程度,而所有税前基金收益的标准差仅反映业务风险。
2.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资项目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不确定因素较多,最终导致投资回报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风险。企业投资主要有两种类型:实物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两者都无法确定能否及时回报。实物资产投资风险往往源于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变化等因素,金融资产投资风险主要源于金融资产收益的波动性。
评估投资风险的指标包括检查经营杠杆系数和检查投资收益的变化。前者反映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与项目投资风险呈正相关,后者是评价证券投资风险的有效指标。你需要考虑持续时间。ROI方差或总方差与投资证券的风险成正比。 3.资金回收风险管理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指回收的应收账款可能引发的风险,表现为金额上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企业和合作方进行交易时,往往存在赊销情况,然而一些企业总是不能按时偿还债务,甚至少偿还或者是不偿还。
资金回收风险系数主要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坏账损失率来评估。
面对资金回收风险,企业经营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企业通常要面对大量的、不同质的客户群体,客户群体有信誉度较高的,也有信誉度较低的,企业若准备采用赊销的方法来销售商品,则可以选择信誉度高的客户,因为这给企业日后收回账款出现困难带来的风险相对小一些。但是需要将赊销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采用分期付款、汇票等结算方式。而对于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不宜采取赊销的方法,现销的方式最为合理,并通过汇兑、支票来结算。
(2)合理制定收账政策,及时催款。对于逾期未结清欠款的赊销客户必须反复催款,若实际情况确实发生变化,则应采取灵活的政策,分清主次,避免更大损失。
(3)完善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对于可能预测到的坏账损失,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损失发生之前做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来降低本期的虚增的利润,从而防范资金回收困难带来的损失。
4.收益分配风险管理
分红是企业投资者收回投资、赚取利润的重要途径。当股息分配低于投资者的预期时,投资者可能无法感知公司的价值,可能会抛售公司股票,甚至对管理层构成威胁。反之,如果股息分配高于投资者预期,导致公司现金流量因过度分配而减少,则会影响投资项目和债务偿还。因此,企业一旦盈利,就必须慎重选择是继续扩大再生产还是用于消费。收益分配风险要求公司管理层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完善资本规划,引导投资者合理预期,平衡投资与分配。
企业赚取的利润越大,收益分配的风险就越大,因此有必要在一开始就通过法律文件明确利润分配。收入分配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未分配利润。一个公司的年利润必须留下足够的股份来投资下一阶段的生产,未分配利润不足会导致经营问题,过度分配导致资金过剩。二是股东利润分配不明确。由于优先股的存在,股东持股不是盈利的唯一决定因素,公司必须留出足够的利润来分配利润,以防出现意外或超出预期,这往往会增加公司的盈利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四个方面的管理过程中要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来识别和防控,这样才能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避免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
为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的防范策略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些策略包括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等,企业应根据风险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应对策略,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采取多种策略的组合来应对某一类风险,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1.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原则是指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的范围,以确保其经营的稳定性,即“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风险分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跨地域分散风险;及时分散风险;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分散风险。分散风险的作用是分解风险,减少风险的暴露和机会。将任务或流程划分为多个部分会增加风险单元的数量,并且未来损失的预测值与实际损失值越接近,同质风险单元的数量就越多。风险分散可以减少对某些事物或人的依赖,而风险隔离使公司能够对未来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将一个人承担的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另一个个人或单位的行为。转移方式有两种:通过保险转移风险的方式和通过非保险方式转移风险的方式。
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和支付保费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得到保证,很多客观存在的风险可能是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能保证的风险。保险公司对这种特殊产品保险有严格的限制,只有经保险公司批准才能投保。企业必须按照费率规定缴纳相应的保费,保险责任自承保之日起生效,本条款规定的保险责任在保险期内发生的,保险公司按规定赔偿.条款,从而降低和降低企业的成本。弥补一定的损失。目前,员工健康险、企业财产险、车船险都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通过无保险方式转移风险是指通过签订合同将风险转移给在实体中拥有权益的另一方。当风险源转移时,与资产相关的风险在承担风险的资产被出售的同时转移给购买该资产的个人或经济单位。房地产租赁可能部分转移风险建设项目的承包商可能会使用分包转移风险。风险也可以通过签订豁免协议或在合同中明确包括责任转移条款来转移。
3.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人们有意识地规避某些风险,是指可以完全避免某种风险的发生,但放弃自己未来的一部分利润,一味地回避治疗,对于企业来说,是赔钱的机会。因此,风险规避具有一定的试行条件。如果风险因素对您的业务造成的损失非常大,您可以考虑采用对冲方法,或者如果其他措施需要您支付更高的成本,您可能需要考虑采用对冲方法。这种策略不能被采用,因为对冲并不总是可行的,并且一些风险如全球能源危机、死亡风险等是不可避免的。
4.风险自留
风险维持是指经济主体承担风险事故造成的部分或全部损失的风险管理策略。自留风险的特点如下。自保风险的本质是在亏损后自行提供财务保障。自我维护风险可以作为最后的手段。自我维持风险可以是主动有意识的自我维持,也可以是被动无意识的。是企业接受、承担、管理和控制当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的一种有效、合理的策略。
风险自留的财务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将损失摊入企业的经营成本或费用中,而不设立专项的资金准备。这种形式可以在损失发生时,企业随时启动资金来给予弥补,这样往往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不适用于突发的数额较大的损失事故,适用于影响程度较小的损失。二是为风险设立专用基金,来应对可能面临的各项损失风险。企业每年从现金流量中提取一定的金额,日积月累,形成专项基金,如意外损失基金,设备更新基金等。采用此种方法,企业积累到较多资金储备,形成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能自留更多的风险。但是此法会产生较高的管理成本,管理不当会引发挪用资金等问题。
三、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管理现状
(一)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保险公司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财务风险的产生,复杂的财务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形成阻力。加强保险公司运营中各个环节的风险把控,不断完善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体系,总结规律,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财务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司的损失,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过程中的风险
保险公司在成立之初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这是其业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正常运营的前提。公司必须根据公司规模、经营范围和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并通过一系列审核方式为公司发展筹集资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保险公司认为自己规模太小、资金不足,盲目扩张业务筹集资金。它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和经济利益,导致公司缺乏偿付能力,从而产生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此外,资产被虚假报告以解决监管行为。
筹款过程后可能出现的另一个风险是缺乏问责制储备。保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从保费中预提的一种资本准备金,用于弥补未偿债务和未偿损失。根据我国《保险法》号规定,负债准备金包括存款、未到期负债准备金和保险基金。这是因为保险公司收取的高额保费实际上是投保人的责任,并且在满足客户提前终止保险合同或保险理赔等付款条件时,将其中的一部分支付给客户。由于是成熟阶段,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最大的责任项目。目前,韩国保险公司往往缺乏责任准备金,这与股东的资金投入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后,必须留出一部分准备金,用于在被保险人脱离风险时支付相应的赔偿等其他项目。但是,保险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通常可以尽量减少提款,让他们投资于其他项目以获得更大的回报。但是,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将是我们未能及时解决索赔、延迟解决索赔、延迟解决索赔或无法满足客户的潜在终止请求。因客户群投诉等问题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2.投资过程中的风险
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人们缴纳的保险费,而由于保险费是主要收入,公司必须对收取的保费进行统一管理。为了保证资产的保值和估值,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保险公司往往会选择投资活动。但是,不合理的投资活动给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如盲目投资、扩大规模,会导致公司资金耗尽,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发展。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导致投资失败,造成资金损失和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前应根据科学分析,选择相对安全、流动性好的投资项目。
当前,国内市场复杂不稳定,金融风险始终存在,未能及时发现公司经营中的问题,会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当今经济市场瞬息万变,保险公司可以选择多种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和投资规模,增加了投资风险。如果企业不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就会面临风险。企业的财务资金由企业专人管理,如果管理出现问题,监督不到位,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财务管理风险。
3.运营过程中的风险
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通常分为三个环节:承保、保费收取和理赔。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
(1)收购过程中的风险。承保是保险人审查被保险人提交的保险申请并决定是否或如何接受被保险人的过程。在核保过程中,经常发生被保险人未如实提供身体状况信息并隐瞒的情况。这往往会增加保险公司日后理赔的难度和风险。我国保险业在费率确定上普遍不完全合理公正,相关保险条款大多参考其他国家的保险条款,不完全适应我国国情,保险公司经常使用市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你必须开发出真正满足它的产品。最终,公司经营一定时期后,并未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支付保费的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加大。
(2)保险催收过程中的风险。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收取保费,按照保险计划设定收取,收取方式不能随意变更。然而,由于一些保险公司通过延迟或改变支付周期来收取保费,保险公司的贸易应收账款和贸易应收账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公司的资金链中处于紧张状态。一些保险公司采取降价措施争取更多客户,这种做法虽然有部分投保人投保,但对公司非常不利,导致公司资本收入下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它增加了公司的风险,增加了被保险人的风险,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一些投保人或保险公司未能按时支付保费,这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财务风险。
(3) 索赔解决过程中的风险。理赔是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范围内遭受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时,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作出赔偿或给付的责任。简单来说,理赔是保险人在被保险标的发生风险事件后,处理理赔的过程,是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运营中的任何关联问题都将在理赔处理过程中暴露出来,从而增加理赔处理的风险。例如,有可能通过明知虚假的保险理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生病时投保时不说真话,以及错误的理赔或理赔金额是大额索赔. 增加难度和风险因此,保险理赔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保险公司在审核理赔案件时需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从根本上提高理赔业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风险管理的环节存在漏洞是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1.战略目标定位偏差
国内外诸多企业案例表明,如果一个企业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目标,对未来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那么不管这个企业现有的规模有多大、地位有多稳定,都将在新的技术革命和经济变革的浪潮中失去生命。企业为了长久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都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而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应该以对公司未来发展情况的把握和对公司现有综合资源的利用为基础,并结合公司现有基本情况,如人员设置情况,财务状况以及领导者对风险的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来制定战略目标。否则,有偏差的战略目标将会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
2.内控财务制度不健全
内控财务制度是公司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尚有一些企业无内部控制或是内控制度不全面,没有明确职责权限、实行职务分离,缺乏对资产损失的问责制度,对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等,保险公司也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以保费论英雄的导向,内控制度和管理水平落后等都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
3.财务决策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者经常依靠经验主义和主观想象来进行财务决策,这样的决策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若出现投资上的决策失误,则可能导致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降低,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导致公司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4.业务流程中的问题
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一般由承保、核保、保全、调查、理赔等环节组合组成,这些流程中都存在着风险因素,如承保过程中被保险人没有如实告知身体情况,出现骗保的风险;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到位,错误核保或是将理赔金额计算错误等等,这些都将给公司造成财务损失。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