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产妇面临诸多育儿难题,例如高龄化、精神压力大、养儿成本高的问题。心理和生理处于强烈的压力状态,影响母亲的心理健康,进一步的发展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目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绝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除了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产科因素外,社会因素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因为产后抑郁症的不确定因素及复杂性,所以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应该是分阶段的,更具综合性的。针对产妇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评估,教育及管理。同时,社会支持是帮助产妇尽快走出产后负面心理状态的重要资源,应该协助产妇及其家属,发展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帮助产妇减少患产后抑郁症的概率。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健康;易发因素;护理干预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环境的压抑,患抑郁症的人群越来越多。患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科学表明这可能与与个人因素,生活环境,生理因素相关。其中,遭遇某些应激性事件,也是抑郁症的易患因素之一[1]。生育是绝大多数妇女所面临的应激性事件,加上当今育儿成本的增加,生育往往会给产妇带来强烈的心理负担,这是孕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之一[2]。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会严重影响产妇心理健康,使其产生自杀或杀死患儿的幻觉,对婴幼儿的身心成长产生严重影响[3]。
1 产后抑郁症相关概述
1.1产后抑郁症概述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指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严重抑郁发作[4]。国内外文献检索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是很高,但由于纳入标准不同,尤其是时间标准不一致,统计的发病率有所差异,但是Meta 分析和系统性回顾显示,发病率高于10%[5]。产后抑郁症表现为悲伤,哭泣和愤怒的负面情绪表达,它通常发生在产后大约六周,通常在3至6个月后恢复,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持续1至2年[6]。
1.2产后抑郁症的发展趋势
国外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50%-33.00%,我国为11.38%~15.01%[7]。最近有数据显示,中国女性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与西方女性没有显著差异[8-9]。大多数产后抑郁症患者都得到治愈,但有些患者症状加重,成为精神疾病,这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极大危害。
1.3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产后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伴有睡眠和饮食的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无价值感和自杀的念头。分娩后的严重抑郁发作可能与精神病症状有关,而杀婴通常与精神病性发作有关。它的特征是命令性幻觉杀死婴儿或幻想这个婴儿有害。具有精神病特征的产后抑郁症的发作在初产妇中更常见。有情绪障碍史和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女性产后精神病特征的风险显着增加。
2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由于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在众多学者中产生诸多假说。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学,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密切相关,是生物,遗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生理因素
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著增高, 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增加。分娩后, 该类激素迅速下降,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同时,分娩后的产妇,机体处于疲惫状态,神经机能差,更加导致内分泌的改变,从而促使个人变得对事物敏感,任何刺激都可能引起心理失常。
2.2遗传因素
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物质的病理性改变有关,例如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或者基因突变。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在家族研究方面,重度抑郁症相关的基因以及雌激素信号相关的基因中均发现阳性关联,但其纳入标准是分娩后不久即发病。如果再次怀孕,经历过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可能会有20%至30%的复发率。在过去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女性中,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30%至40%。
2.3产科因素
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 对分娩疼痛感到恐惧都是产后抑郁症患病的主要原因。谢日华等 研究显示, 过长的产程时间也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如果第一产程时间长, 或者难产可能性大, 加重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患上抑郁症。李芬等探讨了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关系的结果显示, 阴道助产、剖宫产,会导致产妇在分娩中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使产妇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产妇或新生儿并发症, 特别是阴道助产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新生儿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加重紧张和焦虑,最新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紧急的非选择性剖宫产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
2.4社会家庭因素
Beck 等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不足是患产后抑郁症的一个显著性预测因子,社会支持水平越低,越容易患产后抑郁症。产妇遇到的负面生活事件往往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例如家庭经济压力大,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患病,有些产妇甚至可能面临产后失业,这些都是导致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常见因素。其次,生育对于女性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转变,尤其是初次生育的女性,会因为各种原因过度担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家庭不和睦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易发因素,家庭的不和睦往往会给产后女性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从而诱发抑郁症。
3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策略
产后抑郁症状不容易被发现。医护人员在有效控制产后抑郁症方面,面临的困难之一是如何及早发现产后抑郁症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病率。产后抑郁症的不确定病因和多种风险因素,使得产后抑郁症各个阶段不能只用单一措施,因此需要我们发展多方面、多阶段,更综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3.1产前评估、教育
加强围产期教育和全面评估孕妇的准确情况,包括经济状况,婚姻家庭关系,心理状态,以及评估孕妇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属,朋友的支持系统,评估产妇从这些支持系统中得到的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观察产妇的语言、动作行为及情绪,分析产妇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产妇提供去有针对性的的心理护理。为产妇提供有关妊娠、胎儿发育、新生儿的成长等医学知识,让产妇更加认识妊娠的生理现象。帮助孕早期妇女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指导产妇的饮食营养搭配,制定力所能及的锻炼计划,为孕晚期的妇女提供分娩过程的知识宣教。夏伟红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解决其担心的问题,改善产妇不良的心理状态。预见性护理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护理模式,从孕妇家庭、生理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疏导,可帮助孕妇学会自我调节生理与心理需求,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加强自身生活能力,再加上家庭配合,可充分调动产妇及产妇家属主管能动性,及时排除导致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症的不良因素,避免其分娩后出现不良情绪,对母婴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2产时教育、管理
为了消除产妇对生育的恐惧,医护人员应该多于产妇待产期间交流,学会耐听倾听产妇,多鼓励产妇并给予肯定,从而建立起良好信任的医患关系。同时为产妇宣教分娩中的注意事项,让产妇了解分娩的过程,做好健康宣教。让产妇家属、亲人多鼓励产妇,建立良好的信心。待产期的产妇可能随时有各种意外状况发生,应同时做好护理工作,指导家属尤其是丈夫对产妇予以安抚,护理人员要保护好产妇隐私,动作态度轻柔,减少产妇心中的焦虑,稳定产妇的情绪。研究表明,产程的心理干预能够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更容易保持冷静,增强对于分娩的自信心。在产妇分娩后,结合产妇母乳分泌情况、心理情况、婴儿健康情况、经济情况、文化水平等,了解到产妇在分娩后,家人、朋友等方面对其的支持情况,密切观察其情绪,对产妇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对其制定出个性化护理措施,酌情对产妇提供相关物质支持,以此来降低产妇家庭负担与心理压力。
3.3产后教育、管理
产后抑郁症是一个缓慢累积的过程,产后6周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内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例如为产妇提供良好的产后恢复环境,适当控制亲友的探视,让产妇有更好的休息时间。产妇的家属应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放松产妇的心情,除此以外,应避免提及因为分娩给产妇带来的敏感的问题,照顾好产妇的情绪。产妇出院后应做好访视工作,对其的身心状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早解决。在做好产后访视,产后检查的同时,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建立产妇的自信,指导产妇如何喂养婴儿,建立良好的母婴感情。建议产妇尽早出院(<4d),研究显示,早起出院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这或许是熟悉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产妇增加安全感,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参与照顾婴儿,使产妇有更多的休息时间。由于大多数初产妇对于分娩知识了解较少,在分娩之后无法完全进入到母亲角色中,生理与心理上都承受着较大压力,再加上在妊娠期时,由于体内孕酮与雌激素降低,内分泌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产妇心理与生理,在怀孕时所存在的抑郁情绪越高,那么其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几率就会越高。另外,分娩方式不同也会对产妇造成影响,相较于顺产孕妇而言,剖宫产孕妇情绪变化较大,若在产后调养过程中,由于活动受到限制、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缺乏正常沟通与宣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其产后有较高几率出现抑郁症。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3.4建立社会支持
一方面,社会支持为压力下的个人提供保护,即缓解压力;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一个人对重大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增加个人情绪控制和减少情绪障碍。产褥期妇女情感比较敏感,需要得到家人,尤其是丈夫的关怀与理解,产妇的各种压力可以在丈夫的照顾理解下有效减缓。家人在对产妇给予情感、物质帮助之外,还应该对产妇多给予评价支持,包括给予产妇肯定和鼓励,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同时还应该强化其他社会支持系统,例如医护人员应该及时为产妇提供信息指导,为产妇宣传和教育有关育婴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帮助产妇。帮助产妇正确面对和解决生活难题,树立自信。社会支持是既可以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也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资源。导致初产妇在分娩之后患上抑郁症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这三个主要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指初产妇家族中既往有存在精神病者,其产后容易患上抑郁症;生物因素指由于初产妇内分泌变化不正常,导致其情绪容易出现变化;而心理因素指初产妇由于首次分娩,心理上还未做好为人母的准备,且受到妊娠期中各种负面事件的影响,导致其对于分娩过程存在一定的消极态度,进而容易在产后出现抑郁症。一旦产妇在产后患上抑郁症后,其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到婴儿与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对家庭、夫妻关系造成严重影响。故而,应当先从物质上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降低其生活压力与生活负担,为产妇提供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可有效环节其不适感与焦虑情况,有助于产妇在产后得到良好休息,保持愉快心情;其次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家属实施健康宣教,特别是其配偶,应多加关爱产妇、关心产妇,鼓励产妇说出自己内心痛苦,促使产妇家属能够理解到产妇状态,进而积极参与到母婴护理中,让产妇感受到家庭温暖,以此来缓解其不良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