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花鸟画研究-天天学术AI写作

摘要

齐白石花鸟画多以面向市场为主,大部分作品带有世俗性质,我们将其概括为世俗主题的创作。不过,他此类的作品并非是完全迎合民间市场或继承以往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他在继承清末传统“四绝”的艺术思维与表现方式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理解的民间文化与金石学成果,反应时代,借古开今。他的生活主题创作多来源于他各个时期的个人经历,做到了“从生活中来”,艺术形式单纯,通俗易懂。在经历过战乱并受到新中国优厚礼遇的他在建国后创作了带着浓郁感情的政治主题性创作,它吸收了世俗主题绘画的象征性功能,也吸收了生活主题绘画的隐喻性表达。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上更加综合立体。题目、题款与印章的文字对画面起到了独特的补充作用,诗、书、画、印的相互呼应使作品更协调、整体。同时具有关注现实社会生活、服务人民的元素。

关键词:主题性绘画;齐白石;花鸟画;象征性

引言

在当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已达到一定水平,“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四个有力的支撑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它们的基础。承载了厚重中国文化的中国画创作在当今应当引起重视,尤其是主题性的创作。但是,国家主题性绘画创作在解放初期刚成为主流时,人们便已觉得作为中国画形式之一的传统花鸟画难以表现国家主题性创作的命题内容。这大概难在花鸟画如何设置情节性场景的功能上,人物画的创作比较容易实现这一点,山水画在加入人物的元素后也能胜任。而花鸟画如何表现重大主题的作品呢?在古代,文人花鸟画偏向于抒发笔墨情趣,向往田园,含有古人的出世观。在新的时代,传统花鸟画便面临了难以转变为从现实主义的方向来创作。其写意性的追求如何与写实相协调?偏向于生命情感体验的抽象的表意如何与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这些显现了花鸟画与20世纪苏联传入我国的“主题性创作”方法没有很好衔接。但是,花鸟画在表现主题性创作时就一定要走情节性与写实性的路子吗?花鸟画有自己的特色,是可灵活变化的画种。其一,写意性的表达可否在不改变层次追求条件下放大格局以人民之意、国家之意来创作呢?其二,花鸟画作品上的物象可具有特殊的象征性,且有源源不断的生活物件可选择。其三,画面及文字可以使用典故来进行隐喻性表达。其四,多维度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诗、书、画、印的结合来共同表达。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印的内容呢?

在《论齐白石作品对现实主义绘画的启示》一文中有详细探讨齐白石绘画的现实主义倾向,这是与主题性创作息息相关的创作方向与方法。《新中国17年主题性绘画的中西融合问题再讨论》、《浅析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价值》与《齐白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存有大量关于主题性绘画与齐白石的专题研究,但并未见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的文章。也未见对齐白石作品进行分类研究的文献。在此,本文将着重分析齐白石花鸟画中有关国家、世界的政治主题,表现个人经历的生活主题,以及表现市场需求的世俗主题。探讨其创作来源、过程及画面效果,以探索传统花鸟画在主题性创作上还有哪些可能。

一、世俗主题

齐白石早年是木匠出身,因为画画比木匠的工作轻松,之后便转变成以卖画为生的生活方式。他的作品多是面向市场、为人民服务的,有浓厚的民间需求基础。要达到民间的认可,他的大部分作品便需要携带民间需要的、传承已久的元素,在此将其概括为需要具有世俗性质,这一类的作品以“世俗主题”称之。不过,他此类的作品并非画成了完全迎合民间市场,或继承以往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他的艺术思维与表现方式在受到清以来的“四绝”(诗、书、画、印)传统的影响后,也融入了他当时接触到的民间文化以及清以来的金石学研究、发展成果,作品内容具有反应时代的独到特征,颇有借古开今的面貌。同时,在题款文字中运用文化典故开拓出了“迁想妙得”的作用,使得作品的文化厚度与趣味性大大增强。他说他内心想传达的东西是可以通过诗表达出来的,诗可以是画作的一部分。这些表明了齐白石是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的,哪怕是在应世俗需求而作的绘画上。他在自传中写道,他可以画的很好,但是为了投机人们的喜好来作画,对自己来说是非常为难的。

纵观齐白石的整个艺术生涯,可以发现他在世俗主题的创作风格上曾有过巨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大约是在他六十岁左右时发生的。他年轻时还是在传统的文人画圈子里摸索,拜了胡沁园为师学习工笔,后来也学习了徐青藤、赵之谦和李复堂等人的作画特点。在58岁(1918)的画中题款上曾说他们的画可以在纸上随心绘画,笔墨纵横涂抹,非常钦佩,如果能生活在他们那个年代为他们做些书童的工作得以学习,或者在他们的门前多待会儿,都是非常快乐与幸福的事。当时,齐白石已经模仿前人画了二十多年的山水画,却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及市场的良好反应,想必内心是非常焦虑的。再加上陈师曾当时和他的交往对他产生的很多观念上的影响,以及分享的信息,逐渐促使他进行了“衰年变法”。在他六十岁时,曾在所画的《雪山图》上提拔说,他画画有数十年了,没有画出自己满意的样子,现在下定了决心想要改变画风,而且是很大的变化。这次的变法除吸收了吴昌硕的风格与技法外,同时加入了后来最受社会认同的民间趣味到了文人画的创作中,在这一方面为文人画拓展出了新的绘画领域。

在1920年,他创作了《秋叶孤蝗·草虫册之四》,其上提拔上有说,他从少年到老年时都不喜欢画做工精致的画,认为这是没有创造力的普通匠人工作的方式,像徐青藤他们那样以抒发情意来大笔挥毫才显得痛快。在这儿可以看出,在齐白石初到京城那会儿,他对传统的文人画还是抱有理想的,并不以用工笔画创作的草虫之类的作品为然。但是,此时的社会环境中对画家的要求已经没有了科举时代那种以看重师承和文人身份造成的负担,加上市场需求倾向的影响,齐白石还是做出了走出文人画程式的决定,他将之前学习的工笔同文人画的泼墨写意结合了起来,这在他的世俗主题的绘画上是一大创新,也给常见的文人画创作带来了新意。

《绶带牡丹》是典型的具有世俗寓意的作品。牡丹有富贵的寓意,绶带鸟通过其名称的谐音寓意了长寿,绶带与牡丹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富贵长寿的含意。这里的花鸟画题材的内容已经与民俗信仰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性。寓意与品格虽然会促进花卉题材进入民间,但它也会固化成信仰与道德的形象载体,对绘画时的审美格调会产生影响或限制。齐白石优化吸收了民间传统的形式,结合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归还了作品的文化气息和美感,同时具有他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以此让花鸟画既具备象征性,也有艺术本身的美。但同时,我们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也会发现,他为了生活未能完全免俗,画过很多应世从俗的作品。从《绶带牡丹》中可窥见一二,这是以卖画讨生活的画家对世俗超越的艰难之处。在这儿也能看到一个平凡的齐白石,非常真切。

二、生活主题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大抵的意思是生活是内容,艺术是形式,艺术对前者进行加工,赋予形式。但是,生活并非一堆赤裸裸、无形式的感觉材料。齐白石的生活主题创作多来源于他各个时期的个人经历,读来颇具趣味,且通俗易懂。其艺术形式单纯,不显精细、曲折,多从民间生活中汲取养分,在走进大众时便有了勃勃的生机。他曾说,但凡是绘画大家,画画前心里都了解了所画的东西的物理、画理以及在生活中与它的交集、体验,之后用笔墨表达时才能写出其精神于图画之中。而匠人画画只是关心画的像不像古人,以古人的作品为评判画作的标准。

《寒夜客来茶当酒》可以作为生活主题的创作案例。从画名文字来看,似乎描绘了主人在冬天的一个晚上约了朋友来家里的茶室一起喝茶聊天,两人都是文人,不以酒当做桌上交流的工具。但这幅画里并没有期待中的人出现,只有喝茶时会有的茶具与烛光,还有梅花而已,暗示了场景里可能会有人迹,却不见人影。每一个观者都可以对着这幅画的名称,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想象画中可能出现的场景,还有可能发生的故事,每个人都能看到他心中期待的朋友间喝茶聊天的场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画中的主角。这样的联想之所以会出现,其一是几件道具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几率比较大,用的人很广泛,有时代性与典型性;其二是道具间的构成关系相对合理,合理的生活关系同实物的视觉一起引发了观者从自身生活出发,想象到了他自己日常生活中与别人对饮的画面。这也是名画所具有的特征,它可以让多个时代的人通过感知画作内容,产生实实在在的身体的、情感的或思想的触动,这无关形象所属的时代,而是和人类生命的律动达成了同频,可以引起每个人对“美”的感觉出现。类似于《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在提取人类共性的感觉、感知后,所写出的形象可以让不同年龄、行业的人看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寒夜客来茶当酒》中暗含的故事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事,与朋友等相处时总会有记忆深刻的“对饮”时刻,“寒夜”既可以是描绘天气,也可以是描绘心情。这种方式总给人以半实半虚的体验,形象是可辨识的,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人生体验却是模糊的。用可以分辨的文字、图画引导观众一步步走进心灵里共有的“美”。

画中潜在的寒夜意象是通过瓶子里的白梅巧妙地表现出的,特殊季节与特殊含义的梅花越看越觉得构思的趣味。“踏花归来马蹄香”也是这种方式,作者截取了生活中联系性非常强的片段,用了隐喻的方法,给观众留了很多自主想象的空间。若没有深切的生活体验,怎能画出这味道呢?

在1956年冬的一天,周恩来送齐白石回到跨车胡同时还曾提到这幅画。想必也给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生活主题的还有《柴耙图》等。在《柴耙图》中,他题的诗充满了乡土怀旧情结。诗与图的结合给画作本身增色不少,文字本身也具有韵律,它也是从象形而来的,一句诗中已经有了很多意象存在,再结合画中的内容载体竹耙,很容易让观众通过这一物件进入诗文描绘的情节之中。在南方的农村会经常见到竹耙这种工具,一户人家可能有好几把。它有很多用处,在收割稻子后农民们会把稻谷铺到室外的空地上晒晒太阳,这时的竹耙会用来清理收割时没有及时处理的杂草等;在秋天的用处常常是把落叶耙到一起,聚集起来方便弄到厨房的土灶旁,这种耙柴的用途是最常见的。在不熟悉其画中柴耙用途的观众那儿,可能对这些生活体验难以领会。但齐白石在童年和少年时,几乎天天能见到或用到它。“竹耙”承载了他多年的怀旧之情。这种怀旧的感情,是质朴的民间生活记忆带来的,恐怕在几十年的沉积中已经具备了让他内心不得不期望寻找载体向外传达的力量,这也让作品于不知不觉中蕴含了非常亲切的感觉,在传递到无数普通民众那儿时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共情与认可。

在当代成长的青年人从小生活在工业与商业的氛围里,可能对中国以前农村质朴的生活的认识非常模糊,而白石老人创作的生活主题的绘画则会带着观众从柴耙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物件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想象,引发对历史的关注,以及体会、认同当代的生活,会拉近观众与画作内容的距离,有时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三、政治主题

在国家主题性创作中,政治主题其的重要的部分。许多画家在新中国成立后自觉接受了党的文艺方针,创作政治主题性的绘画,多偏向于记录和重现历史。作品的取材、立意已经和传统花鸟画创作有所不同了。创作者需要从关注现实社会、心系人民的生活积累创作的素材以及寻找题材方向。齐白石没有刻意为之,但他经历过那时的战乱,在新中国又受到了优厚的礼遇,在建国后还是于无意识中创作了带有浓郁感情的“政治主题”性的创作,其格局很高。

丰富的生活主题创作为他积累了大量的情感、创作方法与素材,而存量最大的世俗主题创作提供了齐白石日常的练习,这些都为他后期创作政治主题的作品提供了原始积累。在他的政治主题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祖国万岁》与《和平》系列,在这些作品中可以发现是带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中的价值取向具有“集体精神”,表达方式较其他类型的绘画显得宏大,不再是小情趣。笔墨语言相对“写实”。

《祖国万岁》和《福并岁朝来》等是《祖国万岁》系列的作品。以《祖国万岁》作为代表来分析,可以看到画面中只画了一株万年青,但是它的气息却给人一种纪念碑似的感觉,雄浑、庄重。题款在画面的左侧,有“祖国万岁”与“九十五岁白石”两排字,下方是朱红色的印章。万年青果实的红色与朱印有简洁的呼应,偏黑色的叶子与题字在色彩与形状上也有呼应,它们组成的节奏落在稳定的构图上。在色彩的运用上,叶子略有些花青色,其余部分几乎被红与黑两种颜色覆盖,非常简约,这是画大画需要注重的单纯的美感营造。功能和意义是艺术的两端。为实现功能,发展出形式;为承载意义,发展出形象。这幅画作的形式简洁,形象鲜明,它实现了让观众看到它特定功能下的祝愿祖国美好的意义。同时,画面物象主体万年青与题款文字“祖国万岁”中都有“万”字,这样的谐音也许为创作提供了别样的自由联想,植物的名称、故事、象征与文字相互启发,图和文的组合在创作与传递时一同发挥了塑造美的功能。它们的组合突出了这一主题的特征。另红色是万年青果实颜色的客观形象,正象征了祖国如红红的太阳般蒸蒸日上,这普通的红色里或许融进了白石老人拳拳的爱国之情。

作品《福并岁朝来》描绘了灯笼、鞭炮、牡丹和酒具,画中的形象暗示了对新年与富贵的期望。这幅画比较有趣的是画中的两个酒杯与一壶酒,同《寒夜客来茶当酒》中所画物品呈现的效果一样,它们会引发观众对画中的新年进行想象,每个人都可以是画中的主角。其中酒杯数量的布置较为讲究,在作品《独酌》中只有一个杯子,而在这儿有两个。独酌,当然是自己一个人喝酒了,所以只画一个杯子,营造“独”的意境。通过多幅画作的比较,我们也会发现,他画的酒杯和茶杯是有区别的。《寒夜客来茶当酒》中的杯子渲染了一些花青色,看起来像是青花瓷的。而《福并岁朝来》和《独酌》中的的杯子是白色的,这些细微的区别大概是齐白石平时注重体察现实生活的见证。这种注重现实生活的入画方式和鲁迅先生说的文人画抽象性太强形成了对比,文人画画出的一笔代表的形象太多,在百姓的眼里很难判断在画什么。文人画像是一种精神符号,并不是为了表现普通劳动阶层的生活而画的。

《和平》、《和平鸽》、《世世太平》、《和平延年》和《百花与和平鸽》等是《和平》系列中的作品,这一系列中还有一些根据某一个题目延伸而创作的变体画。《和平》系列的创作背景与他近九十年的人生经历、社会环境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说,他用了毕生的精力将自己的对所爱的家乡、美丽的土地、一切充满生机的生命的爱画进了画里,写进了诗里。这是作为一个中国普通的人民对所生活的世界所有的感情。

全国解放后,从旧社会一路走来的白石老人饱经风霜。也许是期望和平的原因,在新时期他对画鸽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更是自养了鸽子来写生。曾有人在1952年约他去颐和园拍电影,在那儿他同汪霭士和梅兰芳等人见了面。当时梅兰芳喜欢养鸽子,且对于鸽子的品种和习性非常了解。于是拍完电影后,梅兰芳和他聊了很多鸽子相关的话题与故事,又当场放了几只鸽子,让朋友们看盘旋在空中的鸽子。这让齐白石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整整半天都在仔细观察飞翔的鸽子。在白石老人创作《和平》系列期间,有人提议他使用照片来辅助创作,他未应,而是自己养起了鸽子,每日观察它们的生活,分析它们的动态与结构。他在看过毕加索画的鸽子后曾说,自己画飞翔的鸽子时,要表现可以在不振动中看出振动的翅膀来,同毕加索的不同。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和平鸽》当属精品,画面描绘了一个插了一束荷花的白瓶子,下方有两只鸽子,鸽子的区分使用了不同浓淡的墨色,似乎是一雄一雌。荷花与白瓶子两个物象的文字名称中分别具有“荷”与“瓶”,它们的谐音是“和”与“平”,放在一起便是“和平”。这样的构图和立意在普通百姓那儿一看便知,简洁明了。此外,雌雄双鸽依偎在一起也含蓄地暗示了对平衡与和谐的盼望。这种创意来源于中国民间传统,是上千年文化积淀、传承与发展出的象征隐喻的表达方式,容易为百姓认同与喜爱。齐白石创作手法的不断变换,使整幅作品主题明确,且赋予的意境深入人心,既有观赏性也有艺术性。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齐白石政治主题的绘画吸收了世俗主题绘画的象征性功能,也吸收了生活主题绘画的隐喻性表达。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上更加综合立体。题目、题款与印章的文字对画面起到了独特的补充作用,诗、书、画、印的相互呼应使作品更协调、整体,以此多维度地引导不同的观者从不同的视角来欣赏画作所传递的主题信息。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独到,画面形式的构成、物象的特征在看似简单的笔墨中透发出鲜活的力量。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2723.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