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交通决定了城市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我国人口密度大、交通需求大、资源约束强等特点,交通拥堵作为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己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市问题,迫使城市管理者面对更为严苛的挑战。本文在紧密联系贵阳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相关理论概念应用的同时,注重综合性、系统性、多元性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研究,提出的建议是合理的、创新的、可行的。希望此次研究能为解决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控制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文献支持。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拥堵治理
Abstract
Urban traffic determin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coupled with large population density, traffic demand, strong resource constraints, traffic congestion as the product of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urb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aused a series of city problems, forcing city managers to face more stringent challenges.While closely connec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traffic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concepts,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diversified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s are reasonable, innovative and feasible.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literature support to sol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control problem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Key words: urban traffic, traffic congestion, congestion management
1绪论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交通需求量与日俱增。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客观条件下,随着私家车市场的不断壮大,导致交通拥堵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政府在增加城市道路、高速路、天桥、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联合市场社会共同倡导步行、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上做出了积极地努力,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城市管理者的积极探索。
1.1选题背景
在整个交通运输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现状,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是道路交通的供给和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的人。从宏观的角度,城市土地供应计划不合理,交通设施,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堵塞。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路网设计、交通信号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收费、停车场建设并不完美。从交通拥堵的根源的角度,增加城市交通供给,引导人们交通的要求,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方法。只有两种措施来增加供应,指导和分散人们的交通需求,在一起工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贵州,贵阳交通率略低,为25.4%,铁路客运量占21.8%的公共汽车。机动车所有权的变化,居民的交通方式也巧妙地改变,巴士旅行,贵阳城市公交集团公司目前有5226辆运营车辆,日均旅客195.09 x 104人次,城市中心行网络密度2.33公里/平方公里,公交车道里程为140.7公里。已经投入运营的铁路网络是大约88.7公里长吗,日均客运量58.64×104人,在建铁路线长约97.2km。轨道交通建设进展迅速。
1.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选题目的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纽带与动脉。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我国人口密度大、交通需求大、资源约束强等特点,交通拥堵作为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己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市问题,迫使城市管理者面对更为严苛的挑战。
1.2.2选题意义
贵阳是一个交通枢纽和社会发展中心,承担责任,促进该省经济社会发展;贵阳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分析和研究贵阳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贵阳市的可持续发展。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在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Zhen-po wang雪柯(2017)从个体认知的角度来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不同个体的影响旅游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因素。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发展、意外事件、交通需求,道路资源配置等因素会影响散客旅游,因此影响程度的城市交通拥堵。台湾学者温家宝在香港(2017)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流的排序算法,根据道路的吸引力和基于道路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交通流概率Gui交通需求。结果表明,台北的一小部分的拓扑特点城市街道和交通量数据分析,成功地确定台北最拥挤的道路。识别的拓扑特征交通拥堵和交通可持续城市规划提供了复杂网络拓扑视图,这些特征可以用来进一步了解交通拥挤的传播。皮明宇,江云(2019)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流理论的交通拥堵原因分析技术,即从交通数据中提取车辆流量,利用信息论中的熵来检测车流量变化,并通过建立累积的车辆计数曲线(N曲线),以量化交通拥挤区域中的车辆流量,从而利用视觉分析系统,有效地执行一系列过程来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和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车辆数量高于道路允许的极限。
第二,关于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对策。袁泉(2014)提出了一种城市快速路用厢式货车进行拥塞检测和通知的方案。该方案采用一种简化的多普勒频移方法来估计和区分主要和辅助道路的交通状况。此外,该方案还建立了基于势能理论的时空有效性模型,以控制拥塞信息的传播面积和生存时间。同时,该方案采用多种广播控制机制来缓解交通网络拥挤。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拥塞程度估计的准确性。
1.3.2国外研究现状
AliAalipour(2017)在基于宏观基本图(MFD)的周边交通流量控制研究以及非线性和线性化系统动力学理论下,设计了滑模控制(SMS)和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控制,提出了具有边界控制的两区域MFD系统的鲁棒控制。他的研究解决了在建模和状态可观察性的千扰和不确定性情况下的不同来源,以评估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GolanBen-Dor(2018)提出了公交专用道(DBL)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的Matsim模拟,重点研宄了SiouxFalls市的交通网络,并针对PT开发的每个路段比较了添加DBL与将其中一条车道转换为DBL的效果。其研宂证明专用公交专用道(DBL)有潜力能够显著提高公交服务的性能,同时鼓励从私家车到PT的模式转换,减少出行时间。ParicioAlvaro(2019)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城市交通路线框架和参考体系结构(多地图交通控制体系结构,Mutraff),其基础是战略性地生成和分配一组交通网络地图(交通加权多地图,TWM)到车辆类别或舰队。该研究为在使用随机地图进行全球拥堵管理、管制道路交通意外、应急车队的路线设置上提供了在生成、分发和路由计算之间的平衡伸缩性,减轻了通信复杂性并解决了隐私问题。
1.4研究内容
本文在大量阅读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选取贵阳市为研究目标,以贵阳市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治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所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以及公共物品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依据,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了解贵阳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具体情况,列举贵阳市现行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运用交通拥堵治理的相关理论,总结分析其交通拥堵治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对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然后,在城市交通的背景下,整合资源,通过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运用智能技术和多元化的治理手段,促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
2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相关概念
本文需具体介绍三个基本概念,它们分别为“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城市交通拥堵治理”。
2.1.1城市交通
“运输”一词在古代中国哲学不是传统的运输,这是宇宙间的交流,直到现代成为各种交通模式的总和和管理。因此,城市交通是指公众之间的旅游城市道路系统和旅客和货物运输,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前并没有成为一个交通车辆,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走路,骑牲畜或汽车,货物运输主要依靠人类的肩膀或简单的工具。和马车的出现,交通在城市快速变化的成分。1819年在巴黎的街道上满足租由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由公共马车,城市公共交通的新时代。
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始的交通方式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从而出现了多种适应时代发展的交通方式,包括以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为工具的私人交通方式,以及以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为主要客运工具的公共交通方式;以及为了提高行程利用率、设备利用率、降低货运成本、保证运输安全的货运专业运输方式。多种交通方式并行,加速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市交通呈现一种多元复杂的运行状态。每个城市的交通特征因其各自的地理位置、规模、城市环境和发展目标的差异而有所区别,但其主要特征却是相通的。包括:客运是城市交通的重点;早高峰和晚高峰的城市客运量最大;城市的客流形成规律与其自身特征相关等。城市交通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要促进城市发展,就必须先发展城市交通。
2.1.2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拥堵,通常在假日或高峰时期,或道路,连接这两个城市之间的每个城市区域内高高速公路和车辆的使用领域,等等,相对集中在时间和空间的汽车更加拥挤,速度慢的现象。不同国家对城市交通拥堵有不同的定义,既有通过行驶速度、排队队长、路口停留时间作为定义,也有按照占据道路时间和空间作为定义。
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城市交通拥堵具有不同的特征。现在我们国城市表现为高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居民出行需求总量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不足等引发的尖锐矛盾。与国外城市相比,我国城市既不能与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同时彼此适应,也不能为汽车化社会新建城市,导致交通拥堵来得快、程度重、不分地域。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都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既包括由于无谓等待时间增加,造成民众情绪上的压力和对健康的损害;也包括能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更包括整个社会的经济损失。
2.1.3城市交通拥堵治理
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个人和组织机构为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双方得以调解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由人民、机构同意或符合其利益而授予权利所采取的正式机构安排、规章制度和非正式安排等。由此可知,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就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非正式组织的共同努力,以调和解决城市交通中的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有其显著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治理既不是一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而以调和为基础;治理同时涉及公、私部门;治理并不是一种正式制度,但却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需要发挥政府在制度供给、政策激励、外部约束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也需要通过与多部门、多技术的协商合作融合,推动城市交通的共建共治共享。
2.2理论基础
2.2.1公共物品理论
成立于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公共物品理论,是一种公共事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经济理论。的理论,他将公共物品定义为任何个人消费的产品不会减少其他个人消费这种产品。另外,马斯格雷夫和其他人的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有两大特征,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因为公共产品本身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积分的强制性和效用性特点,决定了仅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否则会导致医疗费用高,投机取巧的行为,没有仲裁和负面影响,如“公共的悲剧”。
2.2.2政府失灵理论
政府失灵理论,提出通过公共选择学校,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磨Gui政治问题的理论结果。理论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的目标,这是政治过程本质上是利益的交换经济的过程,即通过有限的投资得到尽可能多的。政府失灵理论通过反驳“政府无私奉献”的传统观念创新政府的定位,与一个相对较新的角度对政府的投资和动机进行理性分析,为公众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政府失灵是政府行为外部性的主要形式之一,作为源北悖论,外部性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点。尽管政府行为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但称为派生的负外部性成本政府更容易受到外部世界。因此,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特异性公共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程度应该适应政府的资本输入电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资源的限制,政府投资在城市交通拥堵管理不是无限的。
2.2.3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是西方发达的福利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各种各样的危机管理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包括的不仅是政府危机管理,市场和危机的调解机制的层次结构,包括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快速增长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危机。它不仅反映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批评,并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合理内核。公共治理是由多个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管理体系,其主体不仅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政府部门很长一段时间,也包括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使公共行政的责任边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提出了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承担公共管理责任的趋势。
3 交通拥堵治理现状分析
3.1贵阳市交通拥堵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3.1.1所采取的举措
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管理,并积极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按照科学参考、资源整合、合理规划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有关措施和方法。其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推进安装高速公路ETC设备
联合本市近千家银行营业网点提供办理安装一站式高速公路ETC服务。在针对安装ETC设备客车实行9.5折通行费基本优惠政策之外,对安装ETC设备合法装载的货运车辆也进行通行费优惠政策,实现ETC车辆无差别基本优惠;同时,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还应精简办理流程,解决部分车主出行不便、贷款买车不便提供部门证件等问题,调整优化退款业务程序和时间,实现少出门甚至不出门也能办理业务的目标。另外,为确保ETC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市政府成立专门的高速公路ETC管理部门规划制定ETC逃逸收费车辆专项治理方案,通过大数据收集ETC用户和使用车辆相关信息,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检查并实行精准打击治理。
(2)建设城市快速路网
当前,市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环城快速路和跨河桥梁等为主要框架的“环形放射状”交通网络结构。
(3)推行有偿公众停车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递增,私家车出行己成为了当今民众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但由于城市交通用地有限,“停车难、停车乱”己成为大城市的通病,也是影响动态交通顺畅有序的关键问题。对此,自2015年起实行公众停车位有偿停车措施,并不断完善。
3.1.2取得的成效
市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合理调配交通资源以及创新使用城市交通大数据等方式方法,积极投入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进程中,为新形势下城市交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市高速公路勇于创新,在不断提倡鼓励车主使用ETC收费的同时,积极促进现金收费与电子支付方式的结合,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为司乘人员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服务环境。不仅帮助车主简化了支付环节,告别了以往繁复的找零确认步骤,还形成了由人工收费向电子支付转型的高速公路收费新模式。为广大车主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高速通行服务的同时,有效减少收费时间,打造“无现金城市”,缓解车道拥堵,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2)形成城市快速路系统
贵阳市不断改造,形成了城市快速路系统,其中内环承担了市中心的客运交通;中环承担了市区大多数客货运混行交通,减少了穿越市中心的货运车辆;外环则主要承担了货运交通,通过截流和减少穿越市区的车辆来节约穿市或绕道的时间,促进郊区与市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并完善道路的畅通运行。
3.2贵阳市交通拥堵治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虽然贵阳积极应对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结合许多观点,意见,建议,采取了多种措施和解决方案,但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
3.2.1城市功能布局结构不足
城市功能布局难以忍受的高密度的交通需求。贵阳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单中心城市,医院、学校和企业主要集中在贵阳市中心,这是导致交通堵塞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贵阳市近年来的建设规划,交通结构仍然是心,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交通流在空间中心栈,二环路中心区仍是交通集中度最高、交通矛盾最突出的区域。
3.2.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由于城市机动化水平的快速增长,难以满足需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汽车的数量一直在贵阳快速增长。根据2020年的一项调查的结果,有超过259.6倍,104年,近年来增加了超过100 x 104,年均增长率超过10%。
3.2.3 主城区路网匹配不均
主要道路网匹配是不平衡的、低利用率的分支。同时,因为贵阳的长期历史发展,贵阳是目前唯一没有形成环城公路公共交通和城市功能组,至少出入口的省会城市。公共汽车没有在市中心,直接穿过城市2,3日。公共汽车运输和城市交通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复杂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剧交通堵塞。
3.2.4 公交客运发展不足
主要道路网匹配是不平衡的、低利用率的分支。同时,因为贵阳的长期历史发展,贵阳是目前唯一没有形成环城公路公共交通和城市功能组,至少出入口的省会城市。公共汽车没有在市中心,直接穿过城市2,3日。公共汽车运输和城市交通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复杂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剧交通堵塞。
3.2.5交通设施不完善
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违章、事故频发,影响道路。目前尚未形成,贵阳交通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维护资金缺口较大,难以更新。交通严重受损、老化、缺乏安全管理设施,设置非标准问题十分突出。
3.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详细了解贵阳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后,通过问题追溯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对原因进行可行性分析与归纳,从而为贵阳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提出对策建议。
3.3.1 城市外围发展迅猛
城市发展迅速。使贵阳市周边的快速发展和联系周围的城市区、县的交通越来越近,当前交通拥堵点增加的范围,扩展,时间,速度,增加城市交通堵塞的新特性。同时,因为贵阳周边高速公路和公路交界处,货运通道,在城市主要道路交通负荷越来越严重,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交通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由于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一旦如天气、事故紧急很容易产生严重的交通堵塞。
3.3.2 公共交通建设滞后及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
公共交通规划与建设不匹配。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目前贵阳地铁仅有一号线和二号线,正在建设的三号线还未投入使用,贵阳地铁客运强度为0.31万人次/天/公里,地铁的建设跟不上客流量的剧增。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贵阳市通过机动车销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但该措施的实施、指导和政策规定并不严格和明确,使得机动车使用成本的外部化趋势明显。
3.3.3 忽视了市场与社会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的作用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行政手段加以管理,更需要发挥市场与社会在交通治理中的作用。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由于受到建设条件、资金、拆迁等因素制约,就需要从市场的需求侧角度进行分析,以调整出行方式,优化交通结构。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上的广泛应用,使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停车位等新兴共享经济方式出现并迅猛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但由于市场以追逐利益为目标,极易对公共资源采取过度占有手段,从而导致“公用地悲剧”和“市场失灵”现象。对此,城市政府既不能严格限制,又不能任其发展,就需要合理的引导市场化交通发展,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促进城市交通有序发展。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