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摘要

沈从文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他内心向往的美好世界。他笔下虚构的湘西世界里,不仅让读者领略到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无限好,而且还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融入的淳朴、善良、真挚的人文情怀。

这里的百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他们相互之间都是坦诚相待,相互友爱,和睦相处。爷爷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等等,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这部小说没有描述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将纯真爱情故事细水长流般的娓娓道来。明明是个虚幻世界里的爱情故事,但让读者感同身受。这部小说能激活读者最原始的内心,让读者最原始的内心与这部作品相碰撞,通过作品中的人性美去激发读者内心的人性美,大家都希望拥有纯真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沈从文期望世间的每个人都能够回归自己的“人性之美”,构建一个和睦相处的社会。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Abstract

In the novel Border Town, Shen Congwen describes a beautiful world he yearns for. In the fictional world of western Hunan under his works, he not only let readers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nature, but also let readers feel the simple, kind and sincere humanistic feelings integrated into his works.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high and low people here. They do not talk about hierarchy and do not talk about utility. They are honest with each other, love each other and live well with each other. Grandpa’s love for his granddaughter, Cui Cui’s pure love for Nuo, and the sincere love between brothers, these all represent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unpolluted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This novel does not describe the vigorous love, but the pure love story like a long flow of story. It’s a love story in an unreal world, but it makes the reader feel it. This novel can activate the original heart of readers, let the original heart of readers collide with this work, and stimulate the human beauty of readers through the human beauty in the work, we all hope to have pure love and a beautiful life. Shen expects everyone in the world to return to their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Shen Congwen; Border Town; human beauty

一、绪论

(一)选题研究背景

在《边城》中,沈从文先生构建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湘西世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边城优美的风景,而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船夫与翠翠相依为命的平凡生活和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纠葛,来展现边城淳朴的民风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关爱,是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中最打动人心的一部作品。文中所表现出的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兄弟之间的和睦以及父子、祖孙之间的亲情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之美,引发人们对《边城》中所展现出“人性美”的重新思考。

《边城》将乡土情怀和爱情进行了整合,作品细致描述了边城小镇茶峒的风土人情,并刻画了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充分体现出人性的真善美。作品中构建的美好理想生活是对现实理想生活的向往。这些年来,围绕《边城》的探讨越来越多了,对于其体现的人性美的分析也很多,本文从人情,亲情,爱情三个方面分析其人性美。《边城》是以湘西风俗民情为题材的作品,沈从文先生非常了解湘西民众的生活,创作目的是向读者展示最自然的生活形态,将真实的人性美传递给广大读者。

(二)选题研究现状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在万千读者的阅读中不断被研究剖析。《边城》已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经典佳作,其集中表现了沈从文先生心中具有自然美、风俗美、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湘西世界。《边城》的描写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却用通俗和典雅的“诗性”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具有田园风情和浓厚湘西特色的理想生活画面。正因为如此,山水美,人情美的《边城》才成为了众多读者心中长盛不衰的佳作。《边城》的语言之美,是一种诗性的典雅美。凌宇曾用这些词描绘《边城》的语音特色:“格调古朴,句式简洁,主干突出,少修饰,不夸张,单纯厚实,朴讷。”这种典雅美主要因为沈从文先生“文白杂糅”的用词。他的语言里有文言成分,富有古典韵味。书中边城体现的是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人们追求生活安稳,精神上的富足,在物质上并没有太大需求。因而优秀传统才得以保留。现今,人们趋之若鹜地去往湘西凤凰古城,也是希望能从中找到边城的痕迹。

(三)选题价值意义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表达乡土情怀的经典作品,他笔下的《边城》赞美边城茶峒纯朴的人事和清新自然的山水风光,赞美邻里之间真诚的人情美,赞美真挚的爱情。通过对翠翠和天保两兄弟三人间的情感纠葛的解析,揭示出结尾三人命运悲剧的原因,丰富和发展了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研究。同时通过揭示作者的创作目的来传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启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智认识和严肃的思考,和对现代社会形态的发展认识。现今,我们在处于物欲横流,人性扭曲的现代商业文明社会通过对《边城》人性美的探究,思考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教授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己的人性的弱点。选择更好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品读《边城》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犹如世外桃源的边城生活以及自然、淳朴的乡土人情。使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心境得以平复。

二、沈从文构建“人性美”的内外动因

(一)外部动因—社会背景

《边城》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军阀混战,长期的战争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各方军阀和外国势力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古老的中国被战火打开了阙口,开启了缓慢的向现代化过渡的进程,沈从文作为一个前沿作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引起了他对人性的反思,正如作者在《边城·题记》中所说的那样:“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朴质、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如何的贫困和懒惰”[1]。但沈从文并未和同时期的潮流作家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中用冷酷的笔墨去着重表现在反动政权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凄惨和悲苦的生活,而是另辟蹊径,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希望以人性的“美”和“善”来反观现实,继而引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唤醒人们内心被压抑、尘封的良知,从而达到重扶国民精神、重塑民族品格的目的。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孕育自己的故乡。那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因而较少的受到工业文明的熏陶和感染,仍然保留较为原始、淳朴的生命形式,沈从文带着自己对故土的山水,人情,风俗的留恋,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湘西世界”,并以此同中国现实生活的丑陋与黑暗作对照,希望人们能够从中认识到这个民族过去的伟大之处与目前的堕落之处。

(二)内部原因—独特的人生经历

沈从文之所以在《边城》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人性”小庙,主要与沈从文个人的生长环境和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沈从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他的父亲是汉族,曾祖母和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独特的少数民族的血脉以及从小在湘西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的熏陶下,对他的创作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年少时,从军的经历一方面使他辗转于湘西各地,对湘西这块土地和生活在其间的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在作品中也从不忌讳去直言这份深沉的乡情;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他对人性中“恶”的一面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他从14岁开始从军,其所在的部队主要负责剿匪工作,几年的从军生活唯有“杀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自己曾言:“六年中我眼看在脚边杀了上万无辜平民”[2]。又言:“我在那地方一年零四个月,大致眼看杀过七百人。一些人在什么情形下被拷打,在什么状态下把头砍下,我皆懂透了”[3]。因此,在经历生死之后,沈从文自身开始竭力摆脱现实社会中政治经济的枷锁,跳出功利观的束缚,寻找超越阶级的人性之“爱”,故而选择在《边城》这部作品中通过茶峒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翠翠与傩送之间的动人的爱情故事来展现出对“人性美”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健康、和谐的人生形式的赞美,并希望以此来启、呼唤世人回归自然纯真的本性。

此外,在北京求学的经历对沈从文自身及其创作道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当时先进思潮的引领下,沈从文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中的诸问题,这一时期,他看到了政治权力的本质,毅然决然的放弃自己光明的军仕生涯,决定到北京去求学,希望在一个新的世界中解开内心的困惑。但现实是学历并不高的沈从文在北京只能过着拮据的生活,即使这样,他仍坚决的拒绝亲戚的“施舍”,宁愿在物质上贫穷,也不愿放弃内心的骄傲和理想。后来,沈从文有幸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赏识,使他有幸能够在北大旁听,这使他总算在艰难的生活中看到一丝希望。但好景不长,以稿费为生的他,寄出去的稿子一直杳无音讯,原本贫穷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但沈从文从未言弃。就是在1924年这个冬天,没有棉衣裹体、没有碳炉取暖的郁达夫仍坚持写作,此情此景让来探望他的郁达夫都心酸不已,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一文。但也正是这个冷漠的城市,让沈从文这个“乡下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歧视与冷眼。特别是当他认识到自己与这个高举文明的城市,有着极为强烈的格格不入之感,不光是他自身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就连他的作品都无法被这里的人认可和接受,这种精神上的“不相通”使沈从文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这些伤害使作者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自己在湘西生活中所获得的温暖,不由得内心感慨万千。当他以一个“乡下人”的眼光去看待都市中的种种,便自然而然的站在了都市的对立面,“都市病”、“文明病”在湘西人民原始淳朴的人性之下更显的肮脏腐烂。由此可知,《边城》不仅仅是沈从文精神的栖居之地,更是一把呼唤美好人性回归的温柔利器。

三、《边城》中“人性美”的体现

(一)至善至美的亲情

1.祖孙之间

《边城》用温润细腻的笔墨来描述爷爷对孙女的挚爱之情。爷爷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孙女翠翠抚养长大,文中有许多平凡的小细节描述了他们相濡以沫的亲情美。爷爷与翠翠祖孙俩相依相伴,谁也离不开谁,彼此的存在都能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生活虽然单调、清贫,但并没有影响祖孙俩开心、快乐的幸福生活。爷爷把翠翠当作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爱翠翠。翠翠也体谅爷爷的辛苦,会自觉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爷爷。有时候翠翠想让爷爷多休息一会儿,便会抢先跳上渡船替爷爷摆渡。当没人过渡的闲暇时,爷爷与翠翠一起坐在门前的大岩石上懒懒地晒太阳,爷爷会给翠翠讲过去的故事。或祖孙俩各把小竹做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曲子。如若有人来过渡,翠翠则吹着竖笛,撒娇似的请求爷爷摆渡时唱歌,爷爷马上声情并茂、乐在其中地唱给翠翠听,一个吹一个唱。祖孙俩这样欢快地互动,让寂静的空气,清澈的溪水都随着欢快雀跃的音符热闹起来。祖孙俩温情互动的场景,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最和谐、最温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当爷爷进城的时候,翠翠会自觉地守在渡口,不辞辛劳地摆渡着过往的赶路人。如若翠翠在家等久了,翠翠就会在船上坐立不安,急得莫可奈何,听到爷爷声音后就像吃了颗定心丸似的把心放下来,飞快赶到爷爷身边。爷爷会笑着并帮着翠翠拉船,此时的爷爷如同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神气充满了谦虚与羞怯。因为爷爷知道自己晚回家让翠翠担心了。爷爷从不会因为长辈自居而高高在上,翠翠也不会因为自己年幼而无理取闹。两人都彼此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即使爷爷没按约定来接她回家,她也会在明白什么原因之后而原谅爷爷,虽然免不了有些小女孩的恼人脾气,但从不会对爷爷有言语上和行动上的过激行为。翠翠能感受到爷爷无微不至的关爱,翠翠也是真心实意地爱戴爷爷。两人都是彼此心头的宝,谁也放不下谁,都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2.兄弟之间

傩送捉鸭子上岸,偶遇翠翠,见天色已晚,关心地问翠翠为啥一个人在岸边,在得知翠翠等爷爷一起回家,便好意邀请翠翠上自己家等爷爷,哪知翠翠一句:“悖时砍脑壳的!”的骂人话,骂进了傩送的心坎里,傩送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这个真性情且直白的小姑娘。“大鱼来咬你”成为了两人爱情的美好纽带,彼此都情愫暗生。

傩送派人打着火把送翠翠回渡口;端午节积极地安排人潜渡,热情地邀约翠翠和爷爷去自己家的吊脚楼看龙舟比赛;为翠翠唱山歌等等。傩送所做的一切都入了翠翠的心坎。虽然傩送从未当面对翠翠说过任何喜欢之类的话,但他的一言一行都证明他心里有翠翠。傩送这些自然而然的主动行为间接告诉读者,他从一开始就是走马路追求翠翠。

翠翠与爷爷在顺顺家躲雨时遇见了天保,天保第一眼见到翠翠就喜欢上了,而且经常在人面前夸翠翠的好,积极的张罗人去探寻爷爷关于翠翠的婚事,急切地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方能娶到翠翠。天保在得知爷爷给的两条路选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车路,请自己的父亲顺顺安排人去翠翠家提亲。天保所做的一切入了爷爷的心坎。天保的稳妥行为间接告诉读者,他从一开始就是走车路追求翠翠。

当傩送知道自己的哥哥天保喜欢翠翠后,他很坦诚地告诉天保自己也喜欢翠翠,而且猜翠翠心里也早已有了中意的人。天保也坦诚地告诉傩送,自己遵照翠翠爷爷给的车路,已派人去翠翠家提亲了,只是还没收到爷爷的任何回复。兄弟俩并没有因为同爱翠翠而反目成仇,而是敞开心扉、相互沟通达成了公平的协议。兄弟俩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自己想要的爱情。

虽然兄弟俩晚上一起去唱歌,但天保主动让弟弟先唱,天保听到弟弟优美的歌声,就知道自己不如弟弟,心里已暗自决定离开茶峒,他想忘却关于翠翠的一切。爱情面前,没有敌人还是好兄弟。哥哥选择了退出竞争成全弟弟的幸福。当傩送得知天保落水后,他还是心存一份幻想,他马上沿河找寻哥哥的尸骸,在找寻毫无结果后,紧接着在各处税关上贴下招字,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找寻到哥哥,但凡有一丝希望,他都会尽全力去做,绝不放弃,他的内心没有接受哥哥的离去。哥哥的逝去就像一根针似的扎进傩送的内心,不仅有隐隐的心痛还有深深的内疚。傩送和天保之间的感情是单纯的,深厚的,这是兄弟之情最为动人的一面,凸显出最真诚的人性之美,不虚伪,不做作。

3.父子之间

顺顺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泅水高手,入水捉鸭是他的强项,从不失手。但次子傩送年满十岁后,他就不再下水了。他不想自己身上的光芒掩盖住儿子,他希望孩子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下水救人就另当别论,凡是能帮助人远离患难的,上刀山下火海,不管到多少岁,顺顺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断地教给儿子做人的道理。他轮流让傩送和天保去各处旅行来磨练他们的意志。在外行船,他要求儿子与伙计同甘共苦,而且把最重最累的活交给儿子,天保和傩送都敬佩自己的父亲顺顺,对于父亲的安排毫无怨言,他们都会自觉地在荡桨时选最重的一把,背纤时拉头纤二纤。顺顺没有仗着自己的权势就对两个儿子过分的宠爱。他有意地培养两个儿子的胆量和勇气,使两兄弟不但有强健的身体,而且也具有良好的品德。父子三人在茶峒都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当顺顺得知天保喜欢翠翠,他没有因为翠翠贫寒的家境而嫌弃翠翠,反而郑重其事地请媒人前去翠翠家提亲。可见顺顺深爱自己的儿子,尊重天保的意愿,赞同天保的选择。在天保意外落水死后,顺顺虽然承受了不可名状的丧子之痛,但他并没有擅自做主让小儿子傩送选择碾房。

顺顺之前用“一切都是天意”回绝了爷爷,在爷爷死后,顺顺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顺顺用“一切有我”承诺了翠翠,很显然顺顺在内心默默地接受了翠翠成为自己的儿媳,在爷爷丧事办完之后,他又多次主动邀请翠翠到家里去住。在翠翠回绝后,顺顺也尊重了翠翠的选择,没有强迫她做不愿意做的事情。顺顺是一个深爱着儿子,爱屋及乌,内心善良的伟大的父亲,他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包容别人,从顺顺身上不难看出边城人民的善良与人性美。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3293.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