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术AI: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

摘要

近些年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在临床上得以应用的新药和现代诊疗技术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医院得到救治。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服务时,显著增加了手术室护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概率,目前在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已然成为了健康损伤和暴露职业危害因素的高危人群,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直接影响,诸多学者均对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将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职业危害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等方面综述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更多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职业危害防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影响因素;防护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more and more new drugs and moder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more and more 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in hospitals. In providing medical nursing services for pati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staff contact the probability of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at present in the medical staff, nursing staff has become the health injury and exposed occupational hazards of high-risk groups,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directly affected by, many scholars for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staff occupational hazards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aspect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occupational hazards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ore operating room nurse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protec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Key words: nursing staf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fluencing factors; protective measures

引言

职业暴露是职业危害的又称,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或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职业人群的作业能力、安全、健康等造成不良影响的条件或要素的总和[1]。手术室护理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与从事一般职业的人员和普通科室的护理人员相比更为特殊,从而受到职业暴露的风险性更高。医院高度集中的病人加上广泛应用的高新诊疗技术,让化学、物理、生物等有害物质混杂在护理工作环境中,使得在充斥着危害物质的环境中长期暴露的护理人员其身心健康极易受到损害。本文也正是在此背景下选择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研究成果。

正文

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1.1物理危害

护理人员在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时经常需要开展灭菌消毒工作,学者邓红莲、冯燕英[2]表示部分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会由于紫外线伤害而出现皮炎或眼炎,甚至一些护理人员还会因为电离辐射、微波辐射而出现不良生育、白细胞减少、放射病等健康问题。在导管室、ICU病房、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在进行透视下穿刺、摄片、造影等相关操作时必须要进行防放射用具的佩戴,否则极易受到危害。护理人员值夜班是常见情况,而夜班工作时离不开长明灯,长时间下去很多护理人员都会出现皮肤疾病、眼压升高、视觉疲劳[2]。平时过大的劳动强度让很多护理人员长期保持低头、站立的工作姿势,出现下肢静脉曲张、腰背痛、颈椎病的护理人员比例将近15%。手术室仪器种类多,如电刀、电钻等,运转过程中会出现刺耳的噪音,使得工作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出现差错,更严重的是会损伤人的听觉系统。

1.2化学危害

化学危害是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中的一种,水银体温计、麻醉废气、细胞毒性药物和化学消毒剂等都有可能给护理人员带来化学性伤害。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时,患者会使用化疗药物,接触药物的剂量虽少,但长期以来也会造成护士职业性皮肤损害。由于手术室环境封闭,许多使用过的化学消毒剂和排泄废气不能及时排出,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在密闭环境中,容易出现咳嗽、头晕脑胀等情况。如果不能够得到恰当处理,长期以来护理人员的身体就会受到损害,出现神经毒性或肾毒性。而学者陶惠等人[3]则经过研究证实,在含有麻醉废气的环境中长期暴露,护理人员不孕不育、致突变、致畸、致癌的概率大幅度增加。

1.3心理危害

从事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除了会受到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等职业危害之外,还会受到心理危害。学者马文静[4]认为护理人员所处工作氛围较为压抑,被死亡、重症患者、意外伤害等所充斥,他们在感悟他人生命短暂的同时还会受到来自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的谩骂、不理解,工作负荷过重。长期工作不愉快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严重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心理状态,甚至可能发展为心理疾病。而学者刘沛泓[5]则表示大部分护理人员会因为自己较低的社会地位和微薄的经济收入而焦虑,在此情况下其生物钟极易因为倒班频繁而出现紊乱,直接降低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免疫力,身心疾病的出现在所难免。

1.4生物危害

手术室中常常为开放性手术,诸多病毒、细菌会通过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尤其是血液传染给长期接触患者的护士,尤其是皮肤有伤口的。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常常因手术器械尖锐锋利而被划伤,这就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被传染上乙肝艾滋梅毒等传染病的几率。目前血源性传染病中有20多种可由于针刺损伤而传播。此外,护理人员接触到的羊水、阴道分泌液、胸膜液、滑膜液、精液等液体也都是感染的途径之一。

2.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相关影响因素

2.1职业防护培训情况

与一般的医务人员相比,护理人员之所以在从事护理工作时更易出现意外损伤受到职业危害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职业防护培训不到位。近些年随着不断发展的医学水平,越来越多的新药和医疗新技术被应用在临床方面,而这些药物和医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医疗环境污染,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好防护措施。但就当前医院的护理培训工作来看,大多数医院都比较重视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对职业防护培训的关注度较低。学者刘冬梅[6]研究表示,在大部分医院内职业防护培训被纳入在岗前技能培训之中,在护理人员顺利上岗之后无论引进何种医疗护理设备还是为患者使用新药,都不会再开展防护培训,仅为其提供使用指导。

2.2岗前技能培训情况

梳理当前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发现,岗前技能培训情况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程度。学者庞玉娇等人[7]研究证实,如果在护理人员正式上岗之前为其提供系统、专业的岗前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确保其护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防护意识,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规范的护理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防范职业危害。然而就当前护理人员所接受的岗前技能培训情况来看,其中关于职业危害防护的内容相对较少,以至于很多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并不能够较好地掌握职业危害防护知识,比如大部分护理人员只掌握较少的防护抗肿瘤药物、针刺伤的知识,显然无法为其充分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提供保障。

此外,学者王静[8]则认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护理院校内关于职业防护相关课程尚未系统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工作。

2.3选择护理专业的动因

除了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之外,护理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时还会出现心理危害。护理人员出现心理危害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其选择护理专业、从事护理工作的动因。学者周哲[9]研究证实,正确认识护理职业的人员在进入护理工作岗位之后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少,职业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帮助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危害防护。

目前在临床护理方面,大多数护理人员均为女性,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护理人员选择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并非是因为喜欢护理专业,而是因为护理这个职业被大部分国民认可,在毕业之后就业难度相对较低。也正是因此,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时懵懵懂懂,没有清楚地认识护理工作的辛苦,而在毕业之后快速进入工作岗位骤然加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无法承受,长期以往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所难免。

3.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3.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职业防护培训是影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众多学者均表示想要将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做好,就必须要将职业防护培训加强。

首先,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医院应在岗前培训中纳入职业危害防护相关内容,帮助他们切实的认识职业危害,为其今后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防护职业危害提供保障[10]。其次,各级医院的管理者都应该对护理人员的从业情况给予关注,安排相关人员针对医院实际情况及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实际设计职业防护培训,尤其是设置定期的在职职业防护培训。而学者于洁等人[11,12]则认为医院应采取知识测试、发资料、开讲座的方式来宣传职业危害防护的相关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将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切实提高,帮助他们提高警惕将职业暴露的风险尽可能降低。最后,医院可尝试在护理人员的日常考试中加入有关职业危害防护的知识内容,一方面不但可以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技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切实提高。

3.2建立全面职业防护制度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仅护理人员自身很难全方位地防护职业危害,想要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就必须要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参与其中。

首先,卫生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在医院绩效考核标准中纳入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情况,以便提高各级医院对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尤其是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关注程度,做好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监督工作。其次,各级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其中就应包含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内容。比如学者刘阳等人[13,14]认为肿瘤医院要高度重视化疗防护制度,将护理人员相关防护制度专门建立起来,规范处理化疗废弃物、正确配置化疗药物的方法与操作、护理人员在配药过程、为患者提供化疗相关操作中的防护措施都应明确规定,一方面确保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正确,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确保护理人员更好地做好职业危害防护,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最后,各级医院内还应将监督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相关制度建立起来,确保护理人员规范开展护理工作,防止因为工作偷工减料而给他们自身带来伤害。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3429.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