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

嗜血杆菌病是仔猪保育阶段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建智养殖场实习9个月,期间接触到仔猪嗜血杆菌病800多例,对于如何从临床症状对仔猪进行初步诊断,以及确诊后如何治疗有了切实了解,实践中的诊疗经验可作为未来从业的重要参考。本文选取了在建智养殖场实习时间遇到的6个病例进行分析,从临床症状的检查初步诊断6例仔猪均患嗜血杆菌病,通过实验室检测均确诊,经过治疗1号、3号、5号均病死,2号、4号和6号治愈后淘汰。

关键词:保育仔猪;嗜血杆菌;病例分析;治疗

引言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于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HPS),又称嗜血杆菌病。嗜血杆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在猪场养殖中越来越常见,常见感染仔猪,此病对于全进全出规模化猪场养殖而言,会造成毁灭性的冲击[1]。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建智养殖场实习。为了满足节约成本、科学养殖的目标,建智养殖场采用的是四阶段生产工艺流程。实习期间,曾参与该疾病的诊治工作,现将部分病例的诊治过程记录如下,以期为后续该病的诊疗提供相应的治疗经验和数据参考。

1嗜血杆菌病病例分析

1.1临床症状

6例患病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体温、精神状态、采食、呼吸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编号 发病时间体温  主要症状
1   2021年8月3日39.5℃ 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拉稀
2   2021年8月27日39.4℃ 畏寒、高烧,厌食,精神委顿
3   2021年9月5日39.8℃ 精神涣散、食欲减退,咳嗽、呼吸不畅,喂未进食,仅饮用少量水
4   2021年8月16日37 5℃ 拉稀,食欲差,精神沉郁,气喘,躯干皮肤苍白,四肢发红,体表毛色无光
5   2021年10月7日40.4℃ 呼吸急促、畏寒、高烧,厌食,精神委顿,呕吐、口涎。
6   2021年11月5日41.3℃ 咳嗽、腹式呼吸、畏寒、高烧,食欲差,精神委顿

6例患病猪在患病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1号病例在次日出现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的症状,体型消瘦、体表苍白毛色无光等症状。2号病例发病较快,首日下午已不再进食。3号病例次日傍晚开始咳嗽、呼吸不畅,晚上已无法行走,眼部出现膜红肿症状。4号病例次日出现气喘症状后,出现躯干皮肤苍白,四肢发红,体表毛色无光等症状。5号病例多次出现呕吐、口涎,因多日未进食,呕吐物为少量黄绿色沫状,如图1所示。6号病例持续高烧。

1.2检查

主要对患病猪的体温、体重及精神状态等进行常规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可做如下表3和表4.

表36例患病猪患病期间的体温记录

编号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139.5℃39.8℃40.5℃41.2℃40.7℃——
240 9℃41 2℃40 6℃40 6℃39 1℃37 5℃
341.2℃41.5℃————————
440.5℃41.2℃41.6℃41.6℃40.2℃38.8℃
540.4℃40.8℃41.3℃41.6℃41.2℃41.2℃
641.3℃41.3℃41.4℃41.2℃40.2℃39.1℃

注:1号患病猪在发病5天后死去,3号猪在发病2天后死去,5号病例发病6天后死去观察其体温变化。

表例患病猪患病期间的体重记录

编号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14.8 kg4.8 kg4.6 kg4.4 kg4.1 kg——
25.1 kg5.1 kg5.0 kg5.0 kg5.1 kg5.1 kg
35.6 kg5.5 kg————————
413.5 kg13.3 kg13.2 kg13.1 kg13.1 kg13.2 kg
57.2 kg7.0 kg6.9 kg6.7 kg6.6 kg6.5 kg
65.8 kg5.7 kg5.7 kg5.4 kg5.2 kg5.3 kg

注:1号患病猪在发病5天后死去,3号猪在发病2天后死去,5号病例发病6天后死去

精神状态方面,6例患病猪的精神状态均有精神委顿,呈犬卧状,久卧不动,皮毛光泽度低等症状。此外,1号和4号病例还有拉稀的症状。

1.3诊断

结合6例仔猪临床症状和发病日龄,均初步判断仔猪患有猪瘟或嗜血杆菌病。其中,1号病例怀疑有仔猪水肿病。

采用血清抗体检测法[11]。在患病仔猪耳后血管抽取适量血液,静置2小时使血液凝固,使用离心机分离出上层清液,将上层清液置于65℃的水中进行水浴半小时,依次取出25μL稀释液滴入96孔V型血凝板,分别进行阴性和阳性血清对照,在加入25μL患病仔猪血清,振荡混匀,静置2小时,观察到80%以上红细胞凝集,为阳性。确定6例患病仔猪均确诊为嗜血杆菌病。另实验检验均未患猪瘟,1号病例也患了仔猪水肿病(如图4)。

图41号患病猪

1.4治疗

嗜血杆菌病在治疗前一般需要先做药敏实验,治疗首选抗生素药物,但易产生耐药性,一般抗生素治疗每个周期不超过6天[2][10]。

1号病例首日出现拉稀症状后,先肌注的10%长效恩诺沙星注射液和1mL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液。待仔猪确诊水肿和嗜血杆菌病混合后,病情加重,肌注1mL的氟苯尼考注射液,外加早晚两次肌注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连续4天。最后一天早上注射1mL的氟苯尼考注射液和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中午病情进一步恶化。2号病例每天1次,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外加早晚两次肌注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连用6天,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3号病例每天1次,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连用2天。

4号病例首日出现拉稀症状后,先肌注1mL的10%长效恩诺沙星注射液和1mL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液。待确诊仔猪确诊嗜血杆菌病后,病情加重,增加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外加早晚两次肌注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连续5天。

5号病例首日确诊嗜血杆菌病后,病情加重,肌注10%氟苯尼考2mL,另加20%磺胺嘧啶钠2mL,每天两次,连用6天。

6号病例首日确诊嗜血杆菌病后,采用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外加早晚两次肌注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连用6天。

另外,为了控制症状,用10g头孢拉定和2g阿莫西林兑水10公斤,供患病仔猪引用。用100mL原净、250mg金霉素、200mg阿莫西林混合在1公斤饲料中,供患病仔猪进食。

1.6转归及预后1号病例采用上述方法后,前两天仔猪拉稀症状略有缓解,但效果不大,食欲仍不好。随着病情逐渐恶化,发病5天后死去。2号病例采用上述治疗方案治疗4天后,状况建好自助开始主动进食。继续用药巩固后,病情进一步好转。用药6天后,症状基本消失,体温也在恢复。继续用药治疗。治愈后出现体弱,发育情况缓慢等情况,已淘汰。3号病例采用上述方法后,患病仔猪症状未减轻,第二天中午死去。对患病仔猪进行剖检后发现,其内脏多器官肿大,且有心包炎、腹腔积液等症状。

图5患病仔猪剖检现场4号病例采用上述方法后,前两天仔猪拉稀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食欲仍不好。随之用药5天后,症状得到缓解,第6天已有自主采食的动作,体温也降下来了。治愈后出现发育情况缓慢等情况,已淘汰。5号病例采用上述方法后,前两天仔猪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食欲仍不好。10月10日开始已无法主动进食和饮水。而后持续用药未再有明显效果,最后因病死去。

图6患病仔猪最后状态6号病例用药前5天仔猪病情未见好转,但也没有恶化,第6天开始情况好转,后续持续用药。治愈后出现体弱,发育情况缓慢等情况,转群时体格不达标,已淘汰。

2讨论

2.1发病机理

嗜血杆菌首先侵害的是仔猪的上呼吸道,感染后会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进而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仔猪机体其他器官,造成其他主要脏器发炎感染,严重的还会导致患病猪出现纤维蛋白性血栓,继而引发患病仔猪病情加重,直至死亡[3]。

2.2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的临床症状与猪瘟、猪流感等相似,都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差、精神委顿等症状,确诊都需实验室检验。不同的是,在患病猪病情较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肿大、体内脏器出血、肿大等情况,在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后可见明显脏器肿大[4]。在实际中,部分患病仔猪会出现口涎呕吐等症状。总之,仔猪属于嗜血杆菌病易患群体,在仔猪出现相关症状时,须及时进行确诊分析。

2.3防治措施

仔猪嗜血杆菌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15日龄注射嗜血杆菌疫苗,在30日龄前后再次免疫,以增强效果[5]。除了定期注射的疫苗外,在断奶、公猪去势等时间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以增加仔猪抵抗力[6]。

仔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方面,在发现仔猪患有嗜血杆菌病后,应立即将患病猪隔离治疗,对于在同一个保育舍的猪也进行隔离。并对患病仔猪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对同保育舍仔猪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连用2天。患病仔猪根据其病情发展进行治疗。一般在患病初期使用高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患病仔猪及同保育舍仔猪的免疫力,用10g头孢拉定和2g阿莫西林兑水10公斤,供患病仔猪饮水用。用100mL原净、250mg金霉素、200mg阿莫西林混合在1公斤饲料中,供患病仔猪进食。

嗜血杆菌病是仔猪保育阶段易患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在日常饲养中,发现仔猪出现类似症状时,务必立即检测确认,一旦发现及时隔离治疗,重症仔猪及病死猪要及时无害化处理[7]。严格的防控及治疗是防治仔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措施,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须特别注意。

规模化养殖、流水线作业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疾病诊治和预防方面也要遵循群防群治的原则,在仔猪保育阶段要注意疫苗的接种,一般25日龄接种猪瘟苗,35日龄接种仔副苗,50~60日龄接种三联苗[8]。通常在规模化养猪场出现一例嗜血杆菌病后,若做不好防护隔离,会陆续出现多例病症,本次实习中便深有体会,实习期间先后出现了近800例仔猪患嗜血杆菌病的情况。仔猪抵抗力较差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感染,如上述1号病例和5号病例均首先出现拉稀的症状,身体机能迅速下降,感染后虽经过治疗,但最种都死去。环境的骤变也会也使仔猪感染后迅速发病,如6号病例,在11月份气温骤降时,便发生了感染。另外,断奶后这段时间仔猪的身体抵抗力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如1号和2号病例便是此种情况。

此外,为了保证养殖场的安全,养殖场设置有严格的防疫制度,以及严格的防疫制度执行验收[9]。根据防疫制度要求,养猪场布局进行了严格划分,生活、生产区域分开,且在所有出入口设有消毒设施。我们由生活区进入猪场时,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洗澡、更换专用衣物等操作,出来时再将该流程反向操作一遍。猪场每年定期会对场内生猪进行抗体水平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补种疫苗。此外,带教师傅一再跟我强调,不能在外面购买生肉,更不能在猪场内饲养其他家禽家畜,尤其是猫狗。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3453.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