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嗜血杆菌病是仔猪保育阶段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建智养殖场实习9个月,期间接触到仔猪嗜血杆菌病800多例,对于如何从临床症状对仔猪进行初步诊断,以及确诊后如何治疗有了切实了解,实践中的诊疗经验可作为未来从业的重要参考。本文选取了在建智养殖场实习时间遇到的6个病例进行分析,从临床症状的检查初步诊断6例仔猪均患嗜血杆菌病,通过实验室检测均确诊,经过治疗1号、3号、5号均病死,2号、4号和6号治愈后淘汰。
关键词:保育仔猪;嗜血杆菌;病例分析;治疗
引言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于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HPS),又称嗜血杆菌病。嗜血杆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在猪场养殖中越来越常见,常见感染仔猪,此病对于全进全出规模化猪场养殖而言,会造成毁灭性的冲击[1]。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建智养殖场实习。为了满足节约成本、科学养殖的目标,建智养殖场采用的是四阶段生产工艺流程。实习期间,曾参与该疾病的诊治工作,现将部分病例的诊治过程记录如下,以期为后续该病的诊疗提供相应的治疗经验和数据参考。
1嗜血杆菌病病例分析
1.1临床症状
6例患病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体温、精神状态、采食、呼吸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编号 发病时间 | 体温 主要症状 |
1 2021年8月3日 | 39.5℃ 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拉稀 |
2 2021年8月27日 | 39.4℃ 畏寒、高烧,厌食,精神委顿 |
3 2021年9月5日 | 39.8℃ 精神涣散、食欲减退,咳嗽、呼吸不畅,喂未进食,仅饮用少量水 |
4 2021年8月16日 | 37 5℃ 拉稀,食欲差,精神沉郁,气喘,躯干皮肤苍白,四肢发红,体表毛色无光 |
5 2021年10月7日 | 40.4℃ 呼吸急促、畏寒、高烧,厌食,精神委顿,呕吐、口涎。 |
6 2021年11月5日 | 41.3℃ 咳嗽、腹式呼吸、畏寒、高烧,食欲差,精神委顿 |
6例患病猪在患病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1号病例在次日出现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的症状,体型消瘦、体表苍白毛色无光等症状。2号病例发病较快,首日下午已不再进食。3号病例次日傍晚开始咳嗽、呼吸不畅,晚上已无法行走,眼部出现膜红肿症状。4号病例次日出现气喘症状后,出现躯干皮肤苍白,四肢发红,体表毛色无光等症状。5号病例多次出现呕吐、口涎,因多日未进食,呕吐物为少量黄绿色沫状,如图1所示。6号病例持续高烧。
1.2检查
主要对患病猪的体温、体重及精神状态等进行常规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可做如下表3和表4.
表36例患病猪患病期间的体温记录
编号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1 | 39.5℃ | 39.8℃ | 40.5℃ | 41.2℃ | 40.7℃ | —— |
2 | 40 9℃ | 41 2℃ | 40 6℃ | 40 6℃ | 39 1℃ | 37 5℃ |
3 | 41.2℃ | 41.5℃ | —— | —— | —— | —— |
4 | 40.5℃ | 41.2℃ | 41.6℃ | 41.6℃ | 40.2℃ | 38.8℃ |
5 | 40.4℃ | 40.8℃ | 41.3℃ | 41.6℃ | 41.2℃ | 41.2℃ |
6 | 41.3℃ | 41.3℃ | 41.4℃ | 41.2℃ | 40.2℃ | 39.1℃ |
注:1号患病猪在发病5天后死去,3号猪在发病2天后死去,5号病例发病6天后死去观察其体温变化。
表例患病猪患病期间的体重记录
编号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1 | 4.8 kg | 4.8 kg | 4.6 kg | 4.4 kg | 4.1 kg | —— |
2 | 5.1 kg | 5.1 kg | 5.0 kg | 5.0 kg | 5.1 kg | 5.1 kg |
3 | 5.6 kg | 5.5 kg | —— | —— | —— | —— |
4 | 13.5 kg | 13.3 kg | 13.2 kg | 13.1 kg | 13.1 kg | 13.2 kg |
5 | 7.2 kg | 7.0 kg | 6.9 kg | 6.7 kg | 6.6 kg | 6.5 kg |
6 | 5.8 kg | 5.7 kg | 5.7 kg | 5.4 kg | 5.2 kg | 5.3 kg |
注:1号患病猪在发病5天后死去,3号猪在发病2天后死去,5号病例发病6天后死去
精神状态方面,6例患病猪的精神状态均有精神委顿,呈犬卧状,久卧不动,皮毛光泽度低等症状。此外,1号和4号病例还有拉稀的症状。
1.3诊断
结合6例仔猪临床症状和发病日龄,均初步判断仔猪患有猪瘟或嗜血杆菌病。其中,1号病例怀疑有仔猪水肿病。
采用血清抗体检测法[11]。在患病仔猪耳后血管抽取适量血液,静置2小时使血液凝固,使用离心机分离出上层清液,将上层清液置于65℃的水中进行水浴半小时,依次取出25μL稀释液滴入96孔V型血凝板,分别进行阴性和阳性血清对照,在加入25μL患病仔猪血清,振荡混匀,静置2小时,观察到80%以上红细胞凝集,为阳性。确定6例患病仔猪均确诊为嗜血杆菌病。另实验检验均未患猪瘟,1号病例也患了仔猪水肿病(如图4)。
图41号患病猪
1.4治疗
嗜血杆菌病在治疗前一般需要先做药敏实验,治疗首选抗生素药物,但易产生耐药性,一般抗生素治疗每个周期不超过6天[2][10]。
1号病例首日出现拉稀症状后,先肌注的10%长效恩诺沙星注射液和1mL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液。待仔猪确诊水肿和嗜血杆菌病混合后,病情加重,肌注1mL的氟苯尼考注射液,外加早晚两次肌注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连续4天。最后一天早上注射1mL的氟苯尼考注射液和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中午病情进一步恶化。2号病例每天1次,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外加早晚两次肌注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连用6天,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3号病例每天1次,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连用2天。
4号病例首日出现拉稀症状后,先肌注1mL的10%长效恩诺沙星注射液和1mL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液。待确诊仔猪确诊嗜血杆菌病后,病情加重,增加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外加早晚两次肌注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连续5天。
5号病例首日确诊嗜血杆菌病后,病情加重,肌注10%氟苯尼考2mL,另加20%磺胺嘧啶钠2mL,每天两次,连用6天。
6号病例首日确诊嗜血杆菌病后,采用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外加早晚两次肌注1mL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连用6天。
另外,为了控制症状,用10g头孢拉定和2g阿莫西林兑水10公斤,供患病仔猪引用。用100mL原净、250mg金霉素、200mg阿莫西林混合在1公斤饲料中,供患病仔猪进食。
1.6转归及预后1号病例采用上述方法后,前两天仔猪拉稀症状略有缓解,但效果不大,食欲仍不好。随着病情逐渐恶化,发病5天后死去。2号病例采用上述治疗方案治疗4天后,状况建好自助开始主动进食。继续用药巩固后,病情进一步好转。用药6天后,症状基本消失,体温也在恢复。继续用药治疗。治愈后出现体弱,发育情况缓慢等情况,已淘汰。3号病例采用上述方法后,患病仔猪症状未减轻,第二天中午死去。对患病仔猪进行剖检后发现,其内脏多器官肿大,且有心包炎、腹腔积液等症状。
图5患病仔猪剖检现场4号病例采用上述方法后,前两天仔猪拉稀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食欲仍不好。随之用药5天后,症状得到缓解,第6天已有自主采食的动作,体温也降下来了。治愈后出现发育情况缓慢等情况,已淘汰。5号病例采用上述方法后,前两天仔猪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食欲仍不好。10月10日开始已无法主动进食和饮水。而后持续用药未再有明显效果,最后因病死去。
图6患病仔猪最后状态6号病例用药前5天仔猪病情未见好转,但也没有恶化,第6天开始情况好转,后续持续用药。治愈后出现体弱,发育情况缓慢等情况,转群时体格不达标,已淘汰。
2讨论
2.1发病机理
嗜血杆菌首先侵害的是仔猪的上呼吸道,感染后会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进而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仔猪机体其他器官,造成其他主要脏器发炎感染,严重的还会导致患病猪出现纤维蛋白性血栓,继而引发患病仔猪病情加重,直至死亡[3]。
2.2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的临床症状与猪瘟、猪流感等相似,都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差、精神委顿等症状,确诊都需实验室检验。不同的是,在患病猪病情较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肿大、体内脏器出血、肿大等情况,在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后可见明显脏器肿大[4]。在实际中,部分患病仔猪会出现口涎呕吐等症状。总之,仔猪属于嗜血杆菌病易患群体,在仔猪出现相关症状时,须及时进行确诊分析。
2.3防治措施
仔猪嗜血杆菌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15日龄注射嗜血杆菌疫苗,在30日龄前后再次免疫,以增强效果[5]。除了定期注射的疫苗外,在断奶、公猪去势等时间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以增加仔猪抵抗力[6]。
仔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方面,在发现仔猪患有嗜血杆菌病后,应立即将患病猪隔离治疗,对于在同一个保育舍的猪也进行隔离。并对患病仔猪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对同保育舍仔猪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油剂1mL,连用2天。患病仔猪根据其病情发展进行治疗。一般在患病初期使用高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患病仔猪及同保育舍仔猪的免疫力,用10g头孢拉定和2g阿莫西林兑水10公斤,供患病仔猪饮水用。用100mL原净、250mg金霉素、200mg阿莫西林混合在1公斤饲料中,供患病仔猪进食。
嗜血杆菌病是仔猪保育阶段易患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在日常饲养中,发现仔猪出现类似症状时,务必立即检测确认,一旦发现及时隔离治疗,重症仔猪及病死猪要及时无害化处理[7]。严格的防控及治疗是防治仔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措施,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须特别注意。
规模化养殖、流水线作业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疾病诊治和预防方面也要遵循群防群治的原则,在仔猪保育阶段要注意疫苗的接种,一般25日龄接种猪瘟苗,35日龄接种仔副苗,50~60日龄接种三联苗[8]。通常在规模化养猪场出现一例嗜血杆菌病后,若做不好防护隔离,会陆续出现多例病症,本次实习中便深有体会,实习期间先后出现了近800例仔猪患嗜血杆菌病的情况。仔猪抵抗力较差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感染,如上述1号病例和5号病例均首先出现拉稀的症状,身体机能迅速下降,感染后虽经过治疗,但最种都死去。环境的骤变也会也使仔猪感染后迅速发病,如6号病例,在11月份气温骤降时,便发生了感染。另外,断奶后这段时间仔猪的身体抵抗力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如1号和2号病例便是此种情况。
此外,为了保证养殖场的安全,养殖场设置有严格的防疫制度,以及严格的防疫制度执行验收[9]。根据防疫制度要求,养猪场布局进行了严格划分,生活、生产区域分开,且在所有出入口设有消毒设施。我们由生活区进入猪场时,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洗澡、更换专用衣物等操作,出来时再将该流程反向操作一遍。猪场每年定期会对场内生猪进行抗体水平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补种疫苗。此外,带教师傅一再跟我强调,不能在外面购买生肉,更不能在猪场内饲养其他家禽家畜,尤其是猫狗。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