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

当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家长和幼儿园的重视,早期阅读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其它能力的发展。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早期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和家庭互相合作对幼儿实施阅读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和认识世界。家园合作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研究采用了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对当地的美棠幼儿园的家庭阅读情况以及阅读教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幼儿阅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浅谈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早期阅读;能力培养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level, early childhood reading educ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s. Early reading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abilities. Early training of children under the mode of home co-educa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Kindergartens and familie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implement reading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hich can better help children lear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Home coope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influence in early childhood reading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observation metho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conversation method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amily reading situation and reading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the local Meitang kindergart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ldren’s reading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children’s early reading ability under the mode of home co-education is discussed.

Key words: home-education; early reading; ability cultivation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的发展,然而教育要从小抓起,幼儿教育就成了关键的一步。然而在幼儿教育中,幼儿阅读又扮演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幼儿更早地对世界产生认知,阅读就是其中最为直接的途径,它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还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对于他们今后学习和其它能力的养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文件中指出:“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已被纳入幼儿园语言的教育目标。”因此,阅读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3-6岁的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幼儿园和家庭,所以家园共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仅依靠教师一方在幼儿园对幼儿的指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园共育可以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共育能力,能从多角度共同开发幼儿教育的资源,拓展教育阵地,为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和经验共享的机会。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要共同合作,家长和教师态度和教养观念提高再加上教育行为提高,就能有效促使幼儿发展。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家园合作也慢慢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对幼儿有许多好处,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还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其它能力的发展;阅读也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可以让他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也是获得情感认知或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而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付出与支持。目前很多家长和幼儿园不关注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在认识上却容易产生误区。如阅读形式单一,重视结果轻体验,重视阅读讲解轻交流,这些都会给幼儿早期阅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园需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养成阅读习惯。各个幼儿园有责任对家长进行幼儿阅读教育与主题培训,让他们重视幼儿早期阅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儿阅读观念,共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国内外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起到的积极的作用。早期阅读对幼儿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项研究表明,早期阅读能够使儿童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得比较完善,也能够很好的推动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让孩子进行早期阅读不在于教会孩子多少知识,更多的是在于激发孩子对于读书的兴趣。所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对幼儿早期阅读是必要的。因此,由于新时代下的需要,早期阅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孩子们却被大量的动画、游戏、电子产品等喧嚣环境紧紧包围着,早期阅读变得越来越弱化,这让我们不得不对早期阅读重视起来。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从家园共育的视角出发,开展行动研究,在家园共育视角下探索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家园共育和早期阅读习惯的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重新审视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相关理论的研究,弥补早期阅读中家园共育研究的不足,为开展早期阅读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1.2.2 实际意义

首先,有助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早期阅读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有助于家长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明白早期阅读习惯培养对于幼儿的重要性,转变家长传统观念,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参考。最后,有助于幼儿园对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更为深入的了解,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家园共育

在本次研究中家园共育主要指影响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的资源,互相理解和配合,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 

1.3.2 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是指孩子们在一岁半之后所进行的读书。早期阅读是指让学前儿童们在成人绘声绘色的讲读下,通过凭借着阅读图书中材料的画面、文本、颜色等内容,来了解以图字为主的学前少儿图书内容的活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把理解、记忆、观察力、想象、思维等所有知识综合为一身的操作过程。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

2.1.1 早期阅读概念及价值

1966年,玛丽·克蕾(MarieClay)首次提出了早期阅读的概念,她认为儿童步入正规学校教育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关于读写的知识、态度与和技能。1986年,Teale(蒂尔)等人在《早期读写能力:书写与阅读》中将早期阅读能力定义为:儿童在接受正式读写教育前所具备的有关读写、阅读方面的知识、态度及其技能。TealeSulzby(1986)认为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正式开始读写学习的准备。我国对早期阅读的相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关于早期阅读最早的一篇文献是由周兢、程晓樵(1995)所著,重点聚焦在早期阅读内涵、价值和早期阅读构成的等方面。国内一些研究者将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认为是以幼儿口头语言整体发展为前提,通过接触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获得其意识、行为和技能的一种教育活动。

张明红(2000)认为,早期阅读是0~6岁幼儿凭借其变幻的色彩、图画、文字或凭借父母老师的阅读讲解来了解读物的过程。黄娟娟(2005)认为,幼儿早期阅读是指给儿童提供一定视觉刺激的相关材料,让儿童接受到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理解、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力对有关知识进行理解和用语言来表达的一个过程。周兢(2007)认为,早期阅读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开始接触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是幼儿发展语言、元语言能力、掌握词汇文字表达的机会,也是幼儿发展读写能力的机会。《教育大辞典》将“早期阅读”定义为:“幼儿1.5岁以后进行的阅读。阅读过程是先由父母为幼儿讲读材料中的内容,之后由幼儿自己进行阅读。”刘宝根(2013)认为早期阅读是指注重幼儿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早期阅读还注重幼儿前阅读、前书写和前识字等重要经验的形成及发展。傅敏敏(2005)指出早期阅读影响幼儿的个体发展,表现为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成熟,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发展,还能满足幼儿社交和情感需要。学者康长运(2001)发现,喜欢阅读、具有丰富早期阅读经验的幼儿在语言表达的词汇量、流畅性、积极性以及听的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不喜欢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儿童,这些儿童的理解水平较高、词汇更丰富、语言表达更流畅。学者周兢(2005)在对哈佛大学的一项1岁儿童语言和阅读能力追踪研究的结论显示,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的未来阅读能力以及所有学业成就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儿童早期口语词汇的丰富性,口语词汇的复杂程度,早期阅读行为的建立(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等,是预期他们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早期检测发现儿童是否可能存在阅读困难的指标。

2.1.2 早期阅读的影响因素

幼儿的身心年龄与阅读兴趣、能力会影响早期阅读开展。王琦(2007)认为,母亲指导幼儿阅读书面材料的方式和幼儿的阅读能力有关。在读写方面的发展较为超前的幼儿会对阅读材料的形式会产生好奇心并引发母亲进行更多的阅读指导行为。李麦浪(1999)认为有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影响早期阅读活动,其中客观因素包括家庭和幼儿园的阅读环境、阅读形式以及对幼儿进行的阅读指导方式等方面;主观因素包括幼儿自身对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能力和已有的经验等李燕芳、董奇(2004)从幼儿园读写环境、家庭读写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来分析影响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环境因素,并且进一步指出幼儿园读写环境包括幼儿园的阅读环境、师幼之间的阅读活动、幼儿自己的阅读活动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影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要因素。张地容(2009)认为影响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因素有: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幼儿园优秀的阅读材料数量,早期阅读教学的支持系统以及家长支持度和配合度。

吕绘元(2006)从家庭的角度探究了影响幼儿早期阅读的因素,指出家庭早期阅读的影响因素主要和幼儿的性别、年龄以及个性气质;幼儿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能力以及阅读动机;幼儿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和性别等有关。张晓怡(2008)的研究表明,亲子阅读策略对幼儿的阅读能力总均分、阅读理解和阅读情绪都有明显作用。张筱叶(2009)的研究表明,亲子阅读能有效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家庭阅读环境,亲子分享阅读的时间量以及亲子分享阅读活动的质量影响着亲子阅读。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影响幼儿早期阅读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幼儿自身、家庭、教师和幼儿园。

2.1.3 早期阅读习惯

李红林(2007)指出幼儿愿意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是一种特别的学习动机。所以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时,要重视幼儿阅读活动中积极情绪的调动。赵芳妮(2020)认为早期阅读习惯指的是学前儿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推动阅读行为的内在学习动机,具体表现于对阅读活动表现出的参与度,专注度,主动性以及愉悦感。刘彦华、刘晓丹和张磊(2010)认为,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指的是幼儿对阅读活动和阅读材料所表现出的爱好与喜欢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包括参与性、倾向性、效能性和广泛性四个维度。学者马程程(2011)认为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有两个主要指标,分别是幼儿阅读主动性和幼儿阅读持续时长。学者肖静(2018)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幼儿参加阅读相关活动的频次这一指标。学者王静静(2019)从幼儿是否积极参加阅读活动、参加阅读及相关活动的频次、阅读活动的时长、阅读时的主动性、阅读过程中的专注度(即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等六个维度进行界定。

早期阅读习惯对幼儿发展有重要影响,首先,早期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基础要素。美国教育家Dewey(1993),他指出:幼儿的早期阅读中能否萌发对阅读的积极态度,对阅读产生兴趣,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傅敏敏(2005)认为,早期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兴趣培养是基础,能够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则会进一步激发并维持幼儿的阅读兴趣。吴燕认为,对阅读的兴趣、动机及积极情感,有助于幼儿的有效阅读。范红芳认为,早期阅读习惯是引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诱因,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情,主动克服阅读障碍,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阅读效果。

其次,早期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力有重要影响。Riitta-Leena(2017)等人指出,兴趣是促使一个人主动并长期投入某种活动和呈现某种行为的重要因素,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件事情,其在该方面必定有所发展。关于此,已有研究证实,与阅读兴趣较低的幼儿相比,阅读兴趣较高的幼儿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阅读任务上,他们会主动创造阅读的机会,并且更愿意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文章。Baroody(2016)等人以167名4-5岁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阅读兴趣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幼儿的阅读兴趣与其对字母的认识和语音意识有着很强的相关关系,这些对阅读感兴趣的幼儿更愿意接受字母和词汇的学习(如拼写发音的练习),并且阅读兴趣水平越高的幼儿,其语音意识方面的发展越好,其在词汇辨析、语言表达等测试中的表现也较为出色。JenessaL.Malin(2014)等人针对幼儿词汇理解能力(receptive vocabulary skills)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阅读兴趣是分享式阅读能否促进幼儿词汇发展的重要中介性变量,母亲在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幼儿词汇理解能力的发展。

最后,早期阅读习惯对未来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兴趣是促使一个人主动并长期投入某种活动和呈现某种行为的重要因素,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件事情,其在该方面必定有所发展。关于此,学者范红芳(2018)认为与阅读兴趣较低的幼儿相比,阅读兴趣较高的幼儿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阅读任务上,他们会主动创造阅读的机会,并且更愿意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文章,Hume(2016)等人指出正是由于阅读兴趣较高的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水平较高,阅读的兴趣消除了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JenessaL(2014)指出喜爱阅读的幼儿通常在阅读水平(包括对文章的理解、词汇量以及词汇辨识能力等)方面有更加明显的发展,对未来的学业成绩也有重要影响。最后,早期阅读习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苏联后期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明确指出:儿童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使儿童今后走向自我教育、获得高尚文明的精神生活重要一步。

2.1.4 早期阅读能力

对于早期阅读能力学界研究颇多。阅读能力由多因素构成,主要是指能够顺利阅读、并能成功完成某项复杂任务的一种能力。有些研究者把阅读能力分为学会阅读和从阅读中学习两个阶段。《教育大辞典》将阅读能力界定为“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掌握阅读材料、进而把材料内容表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性”。幼儿早期阅读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三个重要层面: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对接的能力;书面语言对应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以及成为一名顺畅读者的能力。周兢(2002)认为早期阅读能力即自主阅读能力,它与成人的阅读能力不同。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关系的能力;对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还有部分研究者提出早期阅读能力包括在获得书写技能之前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

2.2 关于家园共育的研究

2.2.1 家园共育价值的研究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指出家庭是个体生长发展的重要子系统,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直接作用。夏小英(2020)通过研究发现家长各方面的参与度与幼儿的整体教育水平显著正相关,家长在各类家校活动中的参与度程度越高,幼儿总体的状态越佳。马欢欢(2020)采用行动研究发现家园协作配合能够建立学前儿童的劳动认知,萌发劳动情感,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国外学者对家园合作的价值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研究,指出家园合作对幼儿将来学习和发展具有持久性的影响。Graft(2000)等人指出家长的阅读行为对会孩子的教育成就有直接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低的孩子。Arnold(2008)以家长参与角度为出发点,探究家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价值,他发现家长在幼儿的快乐和教育机会中充当着正能量的角色。Flink(2012)经过调查了一项教师-家长联合行为管理项目的效果,发现能有效减少儿童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发生问题行为。由此可见,家园共育可以有效缩小孩子教育获得和学业成就的差距,通过干预父母参与程度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入学准备,使学龄前儿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可能性增大。

2.2.2 家园共育方式的研究

胡灵(2004)认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幼儿园要积极创建新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好电子信息平台为更好地进行家园合作架起桥梁。此外,在教育活动中需要整合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周若冰(2005)认为应发挥各位家长的自身优势邀请他们走进课堂给幼儿上课,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必然选择。张如宾(2013)认为家园之间的有效合作是从相互沟通开始的,转变家长的家园合作育人观念,提升其育儿水平。要善于运用家庭教育资源,摒弃偏执的疏导,幼儿园可以采用专家讲座或组织家长集中学习的方式,给予家长观念和方法上的指导;利用家长日,邀请他们进园了解孩子在园中情况,进而提高家长育儿的科学性。袁雪莲(2015)认为要积极利用信息化、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来开展家园合作。洪梦春(2016)认为网络和手机是十分有用的家园互通方式。王雪(2018)认为可以建成家庭项目栏以及杂志来学习、交流和反思各自的育儿经验。孙娓娓(2019)指出家园合作的沟通方式有:亲子活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QQ、微信、电子邮箱等。何斯琪(2019)认为可以通过开设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周、家长助教、家长课堂、举办专题讲座、创建家长交流中心等形式来促进家园合作。此外,美国针对家园合作提出了三个计划分别是美国家长教师联谊会(PTA)、“永远启航”(EvenStart)计划、阿旺斯(Avance)计划。英国主要采用“家长手册”、“家长宣传栏”等形式,意大利主要采用“工作坊”的形式。韩国家园合作工作开展的形式主要有专业技术培训会、家庭通信、以及礼节教育等。

2.3 关于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研究

2.3.1 家园合作对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价值探讨

李淼(2018)认为良好的家园合作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目的。家园合作是提高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关键,孙晓昕(2019)认为增强家园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学者江丽英(2013)通过研究,分析家园合作开展幼儿早期阅读的实践路径,认为家长是开启孩子阅读大门的最好的钥匙,肯定了家长在儿童阅读中的引导作用。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中来,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日常的阅读指导和帮助,为孩子挑选合适的绘本和阅读书目,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和自我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魏敏,刘岩(2014)研究了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指出幼儿家长主观上认为阅读教育和引导是教师的职责是不正确的,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在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上的重要性。

2.3.2 家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问题分析

彭婧(2020)认为家园合作中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存在问题,家园合作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如幼儿园和家庭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不一致、家长的困惑未能及时与教师沟通。许红艳(2020)认为由于家长和教师教育风格相同很容易引起幼儿反感。魏敏,刘岩(2014)指出幼儿家长主观上认为阅读教育和引导是教师的职责是不正确的,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在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上的重要性。学者赵彩霞(2017)指出目前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之间没有建立起比较密切的联系,甚至是分离的,家长不知道幼儿在幼儿园中阅读的书目,教师也不知道幼儿在家中学习的绘本,两头虽然都有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进行引导,但是方向和内容可能大相径庭,这些也不利于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学者马丽(2017)同对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情况开展调查研究,中班儿童早期阅读活动深受家长影响,尤其是母亲的阅读引导对于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爱好都有较大作用。研究还发现,中班儿童的早期阅读习惯培养中,亲子阅读时间越长的家庭,孩子的阅读习惯越好,阅读兴趣也越高,说明了亲子阅读对于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2.3.3 幼儿园指导家庭参与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研究

周兢(2007)提出了,儿童早期读写培养应该在一个非正式的环境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为儿童创造一个有价值的学习环境,对于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张艳(2015)认为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可以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资料、丰富阅读环境以及家长的指导阅读等方面进行。顾佩佩(2021)在研究中基于家园合作,研究幼儿早期阅读策略,指出要发挥家庭和学校的联动作用,督促和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让他们对于阅读产生兴趣,从而建立系统化的阅读体系,为今后的阅读学习奠定基础。宋美蓉(2016)提出幼儿园可采取一些措施,邀请家长走进亲子阅读,提升亲子阅读质量,提高家庭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力。沈伟伟(2017)从兴趣研究出发,针对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误区提出的建议,对家园合作提高幼儿兴趣发展能力进行研究。陈玉琴(2019)指出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能力的提升需要家园双方一起努力,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需要经常沟通、交流、配合。

2.4 研究评述

通过相关学者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可以得出,早期阅读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这些研究成果为本研究了解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家园共育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及现实依据。对于研究“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方面,已有研究有如下不足值得反思:

研究视角上,已有研究基本上是分别从幼儿园和家庭角度来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缺乏专门从家园共育视角来谈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且大多文献主要为一线老师的文章,缺乏广泛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具有可行性的家园共育方案。

研究内容上,目前关于早期阅读习惯的研究不多,更多集中在早期阅读能力上。

本研究望通过以幼儿园为主阵地。结合文献法、观察法与访谈法,探究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在理论与实践上为幼儿教师与家长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3521.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