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分析与研究—— 以重庆为例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城市交通的结构变化。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发展逐步倾向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因其自身的特点受到了大量的关注。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轨道交通,逐步形成城市轨道交 通为主,其它各种轨道交通为辅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基本已经形成了网络化运营模式,目前也正处于从小扩大的一个关键期。地铁的构建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涉及的风险来源远不及表面所看到得部分。一旦城市轨道交通发生安全事故,都将会对城市造成巨大的威胁,从而影响到城市的和谐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表示形式是以地铁为主,因此本文也是基于地铁来进行论述的。系统的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诱因,并对地铁运营的安全方面提出建议。本文以重庆为背景,重点阐述了重庆目前轨道 交通存在的优缺点,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重庆目前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运营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安全建设,严守安全关,从而使得城市轨道交通能够 在城市交通中发挥其主干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重庆地铁;安全运营

一、引言

对一个城市而言,交通问题始终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城市交通规划的好坏也将会直接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而且交通的问题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一个城市交通的好坏也将会直接关系到民生。在这个大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城市格局,但是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也应该强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形成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于原有的其它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相对独立,有自成的轨道交通系统,目前我国运行最为广泛的莫过于地铁,地铁本身具有准时,高效,舒适的特点,因此大受欢迎,但是地铁相对于其它公共交通来说,人口密集度高,技术更加现代化,运营环境也更为复杂,因此可能影响其安全的因素也十分复杂。地铁的运营环境一般都位于地下,相对比较封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都将会具有十分严重的危害。1987年11月英国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最终致使30余人死亡,180人严重烧伤,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反响。目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探索也从未停止。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时间,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共计45个,开通地铁城市38个,城市轨道交通总累计运营线路244条,总长度高达7969.7公里,其中地铁的占比为78.8%,运营线路总长度为6280.8公里。因此,城市在发展地铁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的优势。已重庆为例,根据《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重庆2020年的日均客运量为229(万人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影响整个线网的运营,甚至可能导致路面交通短暂瘫痪,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有四个具体的表现。①运营的主管部分需要对城市地铁当前的运营现状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对整个过程中存在漏洞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提供有价值的可落地的建议。②对于相关督促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安全标准加强对运行或在建地铁的全面检测,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危险性。③目前我国的地铁安全管理水平总体较低,应加强地铁的安全管控水平。④地铁安全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因此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地铁事故主要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立,因为城市轨道交通是涉及多个领域的集合,是多种技术和科技之间的相互融合。而城市轨道交通又具有公益性,隶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人口密集度高,及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也具有高风险性,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发生意外,都有可能导致连锁反映,形成安全事故,从而给城市带来不良影响。

(一)地铁运营事故概述

加强和完善地铁安全运营,就必须对地铁安全事故的致因进行评估和判断,地铁本身并不是单一的子集,涉及的多项技术和领域,对于地铁的安全运营评估自然也就包括车辆自身以及外因。通过国内外的安全事故分析,从事故类型来看,火灾和爆炸占据主要的位置,占比接近40%。从事故伤亡人数来看,也主要集中在火灾和爆炸,两类事故所导致的伤亡人数占比接近90%。由于我国地铁运营起步较晚,相对外国而言起步较高,因此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较少。在2014年时重庆发生的安全事故存在较大的客伤。目前我国社会氛围较为平稳,因恐怖袭击而导致的地铁安全事故尚未发生,将这一影响因素排除后,地铁的安全事故主要集中与地铁系统自身,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影响较小。地铁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的运营特征也将会直接关系了地铁的风险性。地铁并非是一个静态的交通系统,而是一个在城市内分布较广的动态交通,因此地铁运营风险因素是多样化的,本文将其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人,设备,管理和环境,四个因素任意一种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本文基于地铁为研究对象,从人,设备,管理和环境四个角度对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论述,具体的影响因素关系

(二)人员素质因素分析

无论在何种公共交通的运营中,人始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并且其重要性不可代替,因此也对相关运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各项设备自动化能力加强,对地铁安全的保证作用也越来越高,因此也逐步降低了安全对人的依赖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往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相关专家统计,因为人员操作不当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占设备故障的30%,这一部分的主要原有是由于工作人员工作过度导致的。而且无论是何种设备最终都需要依靠人来进行操作,机器永远不可能完全脱离人工作,想要保证整个安全体系正常工作,就必须有人的存在。不得不承认随着机器自动化的提高,纠错能力加强,但是必须有人才会对其形成完善和挑战。并且从以往的例子来看,大部分的设备故障都与人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对安全运营人的重要性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4点,主导性人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设备无法离开人的操作,设备要想发挥作用则必须依赖人主观能动事件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只有人才可以通过当时所处状况,做出最优操作,从而降低安全风险,确保性安全系统运行创造性人可以不断学习和丰富自身,并在原有安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造,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不仅在于工作人员还有部分与乘客自身的素质相关,而处于不同系统的专业素质需求也不尽相同。

三、重庆地铁安全运营存在问题

(一)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在前文中提到人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在地铁正常运行时,需要依赖于工作人员对于风险控制的预判,而这恰恰需要更高的工作技能和个人素质。在对重庆安全事故的分析总结中发现,大部分运营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员导致的,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未正确穿戴服装,没有对设备进行提前检查等等,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13年8月9日,重庆发生了一起接触网维修工死亡事件,主要致因便是其的不规范行为所导致的。

除了工作人员以为,非工作人员也就是乘客也是整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由于地铁的客流量大,乘客来源不明确,素质也参差不齐,同样也是影响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博人眼球现象屡见不鲜,2010年12月,一名男性乘客为了制造流量,跳入轨道交通2号线,引来较大的轰动,人群聚集,从而导致2号线整体停运2小时,附近公交系统也因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客流陷入瘫痪。

(二)设备智能化不足

地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加之地铁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久,因此并没有形成十分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和探索,因此在客观上就存在多种安全风险。通过对重庆过往停运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信号系统导致。表面上设备故障只会导致列车停运,实际上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2013年8月,由于没有对更换后的元件进行检测导致重庆3号线连续出现接地故障,在两天的时间里导致受电弓损伤148台,接地带烧毁21条,给重庆地铁运营公司带来了严重的财务损失。

(三)管理水平落后

我国地铁的整体发展起步较晚,在整体管理水平上有所欠缺,重庆地铁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我国其它城市的发展,但是重庆地理位置的特性就导致重庆不能够在其它城市的基础上生搬硬抄,因此必须在其它城市的基础之上形成自身独特的管理方式。

相对于其它国家和城市而言,重庆现在处于发育期,总体的起步较为落后,在安全运营方面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放眼国内我国仍然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短板因素。十四五期间,重庆发布《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该规划将作为十四五期间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文件,预计到2025年,重庆将会实现总里程1000+的远景,按照目前我国地铁每千米造价5.5亿来看,如果要达成重庆里程1000+的愿景,所需资金约为3000亿元,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四、优化重庆地铁安全运营的措施和途径

地铁是一个城市最基础的公共设施,直接关乎到一个城市民生,因此拥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所以一旦地铁出现安全事故将会造成城市的小范围轰动,此时所带来的影响将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人员伤亡,而是会对政治层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话将会影响到整个城市之前所树立的形象。地铁的诞生无疑是给乘客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所谓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它即使使得生活便利,也可以使得生命终止。但地铁的安全风险并不是无可避免的,地铁的安全风险完全可以通过相关手段进行管控,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1.非工作人员

乘客始终是地铁的服务对象,而乘客素质的高低也会对地铁安全的运营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乘客的安全行为教育,从心理和生理上加强乘客对安全的认知,还应该完善对于乘客行为约束的相关规定,于此还应该在显眼的位置张贴应急措施和安全教育警示牌,对乘客的安全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工作人员

制定相关管理直落,落实工作人员个人应该履行的职责。通过对国内外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基本上大部分事件都于工作人员有关,主要表现在责任心欠缺,细心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安全风险,其次是应急能力不足,专业知识欠缺,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不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再次便是对于制度的执行不够到位,往往不重视规章制度,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毋庸置疑,人员因素在整个安全环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也是重庆薄弱环节之一。基于以上分析,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需要在借鉴其它城市的基础上,形成特殊的教育体系,具体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1.法制教育为主导,落实责任到人,为自己的失职承担后果。2.技术教育为主要:提高员工个人素质,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学习完善的应急措施,能够拥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安全教育和道德教育两手抓:制定安全教育学时要求,在员工内心根治安全教育理念,始终将安全运营刻在心里,于此同时强化员工和乘客之前的服务关系,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

(二)设备上提供安全基础

1.细化管理措施

地铁是集多项技术于一身的集合体,因此提高对地铁的管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日常对地铁的安全检查中必须精细到每一根螺丝,做到高标准要求,严丝合缝,不能将日常的安全检车草草了事,不然将会造成沉重的后果。

而且必须建立多极式、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式的安全防范体系,对之前发生过的所有安全事件进行经验总结,制定完善的可落地的执行方案。

2.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地铁本身集成了多项技术,因此也可以称地铁为科技的产物,随着新兴科技的不断改善和进步,地铁自身也应该对相应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使安全控制能力与当今发展水平相持平,同发展,从而降低安全风险因素。

3.加强消防安全防护

地铁的运营环境不同于其它公共交通,地铁对于外部灾害的抵抗能力高于其它公共交通,但如果内部发生安全事故——火灾,将会造成重大的事故灾害,而火灾也是地铁安全事故中较为常见的事故类型,占总事故比例的4分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安全防护,主要措施如下:1.材料选用,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在车内座椅及相关制品材料的选用上优先选用不易燃材料,而且不仅是车厢内,包括站厅,扶手等位置都应该采用不易燃材料,从而为救援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

2.设置智能喷水系统,在地铁建设初期应该未雨绸缪,充分利用先进技术,配备FAS系统,并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及探测器。3.增强乘客应急能力,在事故发生时,大部分乘客往往处于紧张的状态,出现混乱,因此加强乘客应急能力宣导也是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可以利用公共媒体进行宣讲,亦可以利用学校开站相关解教育讲座,亦或者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宣讲。4.配置足够多的照明设备,在重大事故发生时候,往往会伴随着断电,此时照明设备就成了地铁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照明设备及疏散指示牌可以指引乘客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也可以给消防人员提高更好的环境。

(三)从管理水平上提高安全理念

地铁运行系统不同于其它路面交通,因此应该具备独立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开展,因此就重庆目前的情况提出部分意见,主要内容有: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的职能,健全管理体系,落实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成立安全委员会,健全委员会职能,岗位分工到人,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做好协同工作,设立安全技术部,配备专职安全员,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实行一岗双责,部门及员工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下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有效的教育机制,定期进行安全宣传。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表示形式是以地铁为主,因此本文也是基于地铁来进行论述的。系统的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诱因,并对地铁运营的安全方面提出建议。本文以重庆为背景,重点阐述了重庆目前轨道交通存在的优缺点,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重庆目前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运营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安全建设,严守安全关,从而使得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在城市交通中发挥其主干的作用。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507.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