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微企业融资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长期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小微企业的带动,小微企业的存在,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择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以及在市场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都起到了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多次发布文件致力于实现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本”,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较于小微企业这个庞大群体的资金需求,小微企业融资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理念就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是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所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发现其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其次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及优势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供应链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而后对当前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仍存在制度、市场、产品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bstract
small micro enterprise financing has been a long tim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attention and solve hot issues, in our count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annot leave the small micro enterprise, the existence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 can better create more career opportunities and jobs, and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fficie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n recent years,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The State Council has issued documents for many times to realize the “incremental cost reduc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financing,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capital need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 large group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till face certain difficulties.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s discussed, The first is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ng proces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he key to the discovery is that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Secondly, from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and advantage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to solv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s expounded, Th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under the current supply chain finance model is analyzed,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system, market, and products,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problems.
Key words: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supply chain finan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9年6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内容中就有关于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三大措施,重点强调了对小微企业降低融资实际利率,由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助力,扩大小微企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便利度,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小助微。
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小微企业的作用下也有所提高,小微企业的存在能够帮助剞劂市场上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就业问题、社会稳定问题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经被收入名录的小微企业超8000万家,在我国全部企业当中占有70%的比例,这些小微企业的存在对我国GDP的贡献率高达65%,在税收方面实现占总税收的50%,特别是在就业方面,小微企业的存在城镇就业率高达80%,以及70%以上的技术创新,在对外贸易领域,我国小微企业占据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0%,然而,小微企业占用的金融资源仅为20%左右,这也就使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受限,形成了融资难、融资贵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虽然国家财政金融政策联合发力,确实落实金融方面的普惠政策,从而更好的帮助小微企业完成贷款活动,即便如此,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也并未得到有效的完善和解决,表现为资金缺口较大,融资问题仍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现阶段,小微企业之所以融资需求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缺乏一定的资本积累以及较低的利润率,进而严重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内部融资能力,对此为了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则需要进心外部融资,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成为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但是又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市场信誉度低、信息不透明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来获取资本,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频繁出现,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商业银行所采取的避免风险的措施主要为提高利率或抵押品的要求,这样以来,就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融资成本的提高进而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现象。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小微企业也充分利用了这种全新的融资方式,从而更好的帮助小微企业不断的解决融资需求的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该种新兴融资方式作为新型金融理论首次被提出,随着后影子银行时代的来临,国家重点关注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实现融资需求。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不断广泛起来,再加上大企业话语权的不断增强,使得供应链金融迅速发展扩大,逐渐覆盖更多长尾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信息为基础所进行的供应链交易行为,所面向的是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实行的是系统性融资制度,其标的实际上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易产生的各种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其核心特点在于利用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资信和实力,以及由其提供的间接信用担保,来缓解资金融出方与供应链上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以此促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研究意义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稳定就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是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能够提升银企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速银企间信息和资金流动,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并且在宏观上,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正在我国愈演愈烈当中,当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充分的发挥出普惠金融的融资功能,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保障资金能够实现脱虚入实,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降本,促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所以,该文章更好的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与供应量金融两方面内容结合起来研究,为促进小微企业实现融资需求问题提供参考意义。
(二)文献综述
1、供应链金融的优势研究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导致融资方式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行为方式,Timmeetal.首次定义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供应链金融被广泛熟知和应用后,能够更加充分的实现融资效率的提升,并且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而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供应链效益。核心企业在应用供应链金融的新兴融资方式后,避免了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在整个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信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到小微企业信贷的关键,所以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到抵押品创新,供应链和信誉链三方面的因素。
Allen(2004)阐述了“产品竞争——创新保护——融资手段”从而更好的帮助小微企业实现融资需求。Wuttke和Constantin(2016)站在经济学角度,从交易成本的方向出发,解释了供应链金融对整体绩效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学者夏泰凤,金雪军(2011)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出供应链金融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宋华(2019)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呈现出六个发展方向。
2、供应链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研究
我国在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贡献。林毅夫和李永军(2004)认为经济市场中,金融体系也是最为核心和重要的体系内容,所以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是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实现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改革和创新。李曙光(2012)认为加大对金融体制的改革最为关键,健全相应的融资立法,帮助小微企业克服融资难的问题。常晶(2015)则建议小微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与规范,同时加强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创新。于海静和唐灿华(2017)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建议从建立集中统一的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服务于企业起到一定的担保行为,加强与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风险监管机制,减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姜浩、郭頔(2019)认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能够在多方面帮助小微企业脱离融资难的困境,主要有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整合,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盛行,帮助新兴供应链金融模式更加充分的发挥出其作用,保障了在解决融资问题方面的适应性提升。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就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说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后,明确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而确定出研究方法和过程;
第二部分,对当前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再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阐述当前供应链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发展现状、主要模式,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通过比较分析,结合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针对小微企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了若干在供应链金融下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2、研究目的
当今时代,提高实体经济,主要强调的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解决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热议的话题。之前对于供应链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探讨尚且过于概念和表面,缺乏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理论成因的研究,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供应链金融在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及追求目标上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从经济学的理论上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和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融资模式特点,并且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下提出了更加完善可行的建议,以期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
(四)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论文首先对前人专家学者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以及供应链金融进行了整理和阐述,在理论分析过程中也有效的融入了经济学的理论概念,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和融资可获性差的原因,发现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大问题,而后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供应链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方面的突出信息优势,并且在一条供应链上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担保作用,这样一来保障了小微企业的业务领域的拓展,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供应链金融有着一定的作用机制,随后又结合了当前小微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后的现状,分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严谨的理论对问题进行总结,针对各个问题给出了在供应链金融视角下解决当前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建议。
2、研究方法
本文有效的将文献分析、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三种分析方法进行结合,就目前形势下我国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做一个定性研究。
(一)定性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方面的分析,即是运用归纳总结、演绎、抽象与概括等方法,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二)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小微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我国专业网站查阅了相关政策和发布的数据以及研究报告等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
(三)比较分析法,主要是将新兴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就是供应链金融模式更适用于小微企业的融资。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供应链金融模式
(一)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
1、我国小微企业的概念界定
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之前,要明确其概念,是由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小微企业这个概念比较笼统,小、微型企业等都可以用小微企业这个概念来解释。
企业规模可以划分为大、中、小、微四种标准,那么企业规模的划分我国也是不断的进行创新的,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1月3日发布了《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国统字〔2017〕213号),在2011年以来对中小企业划分型标准以来第一次进行调整,在不同的行业类型中,对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以及从业人数方面进行重新界定(详见下表),本文也以此为界定依据。
表2-1统计上小中大企业划分标准

注:数据来自国务院文件及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总的来说,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不同行业之间也是千差万别,我们依然可以从上述数据中看出小微企业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人少、收入低、规模小。
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在全国企业中占比还是比较高的,大约在70%,所以说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提高市场效率、提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朝着增量降本的方向逐步发展,我国小微企业也可以在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当中申请贷款,但是在正规金融机构中进行融资仍较为困难。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最常见的融资方式为内源融资,自有资产和折旧等都可以进行内源融资。国际金融公司数据显示,内部融资的占比高达91%,显然,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占比就较小。世界银行所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小微企业对于资金的总体需求达到4.4万亿美金,实际却得到仅有2.5万亿美元的资金供给,所以也是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我国小微企业对于外部融资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更大一部分贷款的是来自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为了更好的改善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的问题,国有银行也在积极的配合国家政策,所以我国的小微企业在金融机构的融资量也在逐年的增加,但融资渠道也是困扰我国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大了融资难的困境。2018年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超过了潜在需求的两倍。就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编著的《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中可以看出,在贷款方式方面,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保证贷款、信用贷款、抵押质押贷款占比分别为35.6%、12.5%和52.0%;金融机构发放的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在6.82%,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1年以上(含1年)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是4.35%,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2.1%,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7%,与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值相比,相差甚远,企业的经营规模也会因想到贷款难度;从担保方式看,必须依靠担保人和抵押物、质押物才能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占比87.6%,说明企业没有足够的信用,更不容易在银行中贷款;小微企业授信户数占比18%,说明商业银行也不会轻易的放出贷款。
从上述分析得出,我国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就是融资可获性差和融资成本高两个方面。
3、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小微企业本身就存在较多的因素从而影响到其内源融资能力,比如说在资本积累方面以及利润率方面,所以为了解决融资问题,需要开展外源性融资行为,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成为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但是又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市场信誉度低、信息不透明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来获取资本,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的存在,造成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掌握程度不一致,导致商业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更有效的避免风险,商业银行所采取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提高利率或提高抵押品的标准,这样以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往往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信息不对称理论最早在西方学者提出,强调说分为信息的事前和事后不对称,前者被称为“逆向选择”后者被称为“道德风险”。所要表达的是交易双方所收到或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通常上来说,存在这种信息差异,卖方掌握的信息较多,还是更加利于卖方的,若在市场中产生交易行为,更容易处于不利的地位,进而就出现了利益失衡的情况。信息资源掌握较多的人可以从信息资源掌握较少的那里获取更多的利益,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
逆向选择是指在合同签约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利用信息差的优势与他人签订合同从而获取暴利的行为。所以在企业进行贷款的过程中,由于比较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项目投资收益情况,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后并不会直接参与到借款企业的对资金的运作中,所以仅仅依靠的是对相关财务报表的分析来对其项目和公司运营状况进行评估,同时也不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和偿还贷款概率,所以金融公司只能够用统一的风险平均水平来衡量借款企业的贷款风险,所以在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原理,对于借款企业来说是有一定的优势。在整个贷款的过程中,借款企业在信息掌握程度上始终是属于优势地位,所以对预期收益水平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判断,能够准确的与贷款利率进行比较,所以说,如果存在预期收益水平达不到贷款利率水平的情况下,就会放弃借款。那么有些企业的预期收益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却又想借到贷款,所以他们会对自身的一些不利于贷款的信息进行隐瞒,因而就会出现"逆向选择"的情况。
道德风险是指在合同签约后,因为交易存在风险,但是交易一方并不选择对风险后果进行承担,并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为,从而来满足于自身的利益。在市场的借贷活动中,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借款企业并未能够如实的履行合同约定,私自改变借款用途,将贷款应用到风险更高的项目当中,又或者是在故意不履行合同按时还款的行为。那么面对信息不对称的高风险的借款行为,金融机构推行出信贷赔给模式,主要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明确利率固定的前提下,采用非利率贷款条件来实现超额资金的需求。在整个经济市场大环境中,小微企业在资产实力、产品优势、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那么金融机构为了有效的防范风险,进而减小了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
小微企业在制度完善程度上以及对外的信息披露方面的质量较差,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透明度,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不能够准确有效的对小微企业的整体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进而小微企业也就错失了各大金融机构的授信支持。除此之外呢,之所以小微企业并不能得到金融机构给予的融资,还包括了融资成本较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违约率高以及还款能力差等方面,进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的变得狭窄,那么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行为保持谨慎的状态。如果贷款利率高于正常水平,小微企业会的预期收益会低于贷款成本,所以会出现借款企业为了高收益转投高风险或高杠杆的项目,所以就大大提高了违约风险,对于银行而言,由于产生了不良贷款,针对借款企业的不良率提高,所以在今后就会减少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次数或数额。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分析
1、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所谓的供应链,在此主要是指将资金流、信息流等加以管理控制,形成一个有序的链条。从选材开始,经过中间的加工,后期的再包装到最后的成品,成为可以销售的产品进行售卖。通过把整个过程所涉及的供应商、制造商、消费者等一系列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网链式的连接,具有增值功能的链状结构。各种原材料在这个链条上经过加工、精包装等各环节的整合而变得更有价值,给在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供应链金融,英文缩写为SCF。从银行的角度看,它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化方向;从企业的角度看,它又作为一种融资渠道(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将两者综合来看,就是说商业银行将一些核心企业与一些中等企业进行有机联系、各求所需,提供融资、理财等方面的服务,或者较为灵活的金融类产品的一种模式。可以看出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同在一个链条上,形成系统性的融资业务。
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上的参与者中,可以看出核心企业根据其经济实力以及各方优势而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因此可以在价格、工期等方面掌握主动权,给上、下游的企业一定的压力。这些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远不及这些核心企业,自身资金链的不足,无法自行向银行融资,所以只能依靠核心企业的经济支持。供应链金融包括以下三种模式,分别为:
(1)应收账款融资:专指一些企业在自己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其所获取的应收账款转交给银行以换取申请贷款的资格。但进行贷款的数额上做了一些限制性规定比如可贷款金额要按其转交的应收账款的50%-90%面值给付,并不能以实际的金额直接转换。并且申请贷款的企业在完成转让后,要及时发出通知,让买方在得到消息后将资金付款到该银行,完成融资业务。
(2)存货质押融资:该模式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指定的,并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质押范围进行融资。一般是指一些企业将自己目前拥有的存货当成质物,进行出质交易,相关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并获得质物,但质物的保管需要由具有合法资质的物流企业进行存活的保管工作,这就像《物权法》中的动产质押。
(3)预付账款融资:通过其字面意思即可得知,“预付”涉及债权,是指通过买卖双方的企业通过有关合同进行协议,商定好由买方提前支付一部分的货款给卖方,并将这类账款以其等价物的金额进行入账。比如预付的材料、商品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资金要以合法有效的合同签订为前提。

图2-1供应链金融模式结构图
2、供应链金融相较传统融资模式的优势
表2-2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对比
传统融资模式 |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 |
信用标准 | 企业的财务报表、税务等信息 | 通过产业链供需经营状况,以及真实贸易背景下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供应链信息 |
担保方式 | 以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为主 | 应收账款质押、票据质押、核心企业担保等方式 |
风险控制 | 主要关注抵押资产和担保方式的资金情况 | 主要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易物流、资金流等情况 |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在担保方式、信用标准以及风险控制上均有不同,在担保方式方面,传统融资模式的担保,不再需要小微企业提供有形资产。从银行层面来说,供应链金融会以实际的贸易为前提,并加以真实有效的大量信息提供必要支持,可以更好的控制风险。从核心企业层面来说,可以有效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对于各类项目投资可以及时的获得收益,并且降低了交易上的信用风险,大量的信息支持可以使核心企业郑家有力地掌握对方的情况。从上下游企业层面来说,资金的周转不足是一大难题,而通过这一链条的系统连接,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避免了再交易过程被一些无良企业的欺诈行为,稳定了竞争力。
3、供应链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作用机制
首先,通过利用供应链金融这一模式,对这些中小型企业降低了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该网链结构服务于整个链条上的所有企业,也因此保证了所有企业的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并可以进行检验。这一特征有力的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加强了对微小企业的信用度。其次,它提升了对融资风险的管控。因为该种模式下,对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机制进行了更为严格的改进,使得这些微小企业的信用得到提高,金融机构也在审查工作上变得简单化,通过对供应链的信息进行查询,就可以获得实时情况,及时做好风险控制。最后,它减少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所花费的服务成本。因为金融机构在向供应链推出金融服务产品时,不再受等级限制,可以所有企业享有统一标准,并对所有业务进行分批管理,有效的减少了各个企业在这些业务中的成本支出。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为了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发展,提升整个链条上各个企业的经营生产的高效性,使其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而提出了六点新时期的要求。并且重点指出了对核心企业的进一步改进和提供必要支持,以及为小微企业在其融资模式上的效率提升等问题。
在当前的小微企业融资情况来看,其服务业务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扩展,强化了其风险防范措施,更加有助于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融资。同时,证监会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666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到2020年5月末,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支持下,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已经被按期盘活。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的在融资业务的进行下逐渐恢复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流动率,很大程度节约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仍存在的问题
1、支持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其主要缺陷也逐渐显现。对于该种模式下的融资环境,最为重要的就是法律环境的优化。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本身就发展较晚,对其在法律法规上的完善并没有那么及时,也由此日渐暴露出一些法律风险。比如,在动产担保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像我们所说的存货质押融资,这里面涉及到质押贷款这一方式。虽然在我国的《物权法》、《担保法》等有关的法规中存在一定的权利归属的保护条款,但是毕竟不能将复杂的交易行为进行全面概括,还会时常出现一些“擦边”交易的出现。还有向有关金融保险制度的缺陷。由于金融行业一直都处于中风险行业,保险制度是保护其稳定发展的前提,但整体的制度体系更不完善,没有形成严密、明确的法律系统加以巩固,影响着其稳定发展。
2、供应链融资在小微企业中应用不广泛
数据显示,小微企业由于其规模不足,有根据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市场份额的严重缺失以及极高的信用风险,这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供应链金融模式在这些企业内部的推广,也由此成为当前阻碍该模式发展的最为显著的问题所在。这些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其自身的财务制度不够完善,面对当前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也很难获得人才上的支持,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从而间接导致不能流畅的实现资金周转,阻碍整体运营发展。
3、供应链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
供应链金融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内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产品上面也有一定的创新经验,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经过调查发现,国内很多商业金融产品虽然名称上十分迥异,但实质上产品的业务逻辑都是相同的,并且金融服务产品的性质都十分雷同,金融服务产品因为技术水平不够导致含金量并不高。有部分银行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进行客户业务,但这并没有做到对客户进行精准化细分,无法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4、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够完善
为了尽量降低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必须要对小微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确保企业提供的各种信息真实、有效,从根本上减少融资风险。供应链金融和传统金融相比较,在服务模式方面存在着差异,前者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贸易往来过程中的真实背景以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由于信用模式的变化,具体落实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时候必须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以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做好风险管控。但当前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还不够完善,再加上我国对于企业的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大,所以导致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增加了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
四、解决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供应链金融相关法律制度补齐短板
供应链金融是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方法,而我们上述也提及了法律对其的管理漏洞。再次基础上,我们要提高重视,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整理,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系统,更大程度对它们进行有效规避,加强法律对其内部过程的约束力度。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制定者和顶层设计者的角色,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扫清制度障碍,建立更加有利于其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支持力度
对于小微企业来讲,资金短缺是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了更好地协助小微企业融资,还必须对供应链金融方式进行更进一步扩展:
首先,在目前的基础上提高供应链金融的覆盖面,包含更多小微企业,尤其是某些最底层的小微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考虑的重点对象。要增强多层次风险控制。对于供应链金融方式来讲,因为风险管理难度系数更大,因此要从多层次出发,增强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金融企业在获取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信息基础上,还需要多积累其他方面的数据信息,以此来当作授信的主要依据,比如可以考虑小微企业的历史交易信用度、财务报告、与核心主导企业的交易记录等,将这些信息当作分析的依据,依据动态交易记录淘汰掉某些不合格的企业,保证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能够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其次,简化融资步骤。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比较有限,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上都展现出欠缺的状态,因此在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时候,要尽量简化步骤,要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等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可以结合信息化管理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在线上进行某些审批步骤,进而简化步骤,快速审批放款,适合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较急、较为频繁的特性。
最后,供应链金融必须物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物流企业应大力支持国家政策号召,参与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进程中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近年来物流业也获得了极大的进步。通过物流业的参与,可以更加满足供应链上各企业对信息的需求量,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管的性能,节省了不必要的资金成本。同时可以使其代替传统的业务,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高效的服务。对于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整合资源,还需要增强信息搜集、管理和保密工作,控制操作风险,创造更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三)大力开发创新性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首要供给者,由于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差别较大,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一定的应对措施。目前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变广,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升级进程,进一步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本身涉及的业务领域、技术设备类型都复杂多样,导致资金运用起来分散无力,对转型过程起到一定的限制。所以银行也把改善措施建立到了产品以及服务领域。从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上获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去选择自己的银行进行业务办理。积极发挥“网络+实体”运营同步进行的重要作用,加大力度开发网络用户,并完善网络服务渠道,为服务业务升级提供原动力。加强营销力度,只有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才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也扩大了营销范围,新市场的开拓会吸引一大部分的客户。通过互联网的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个性化产品的推广,对客户的需求去选择的最优服务。
(四)完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提高对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的重视程度,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全面的、共享性高的企业信用系统。建立全面的征信体系,从源头上减少风险。建议各级政府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行更加彻底的变革。改革可以使其符合当下社会市场的发展趋势,满足其对企业信用的要求。可以借助相关的政策与规定,进行企业信用评估的手段和依据,还有利于推动市场化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能够有效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性。
结论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对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彻底分析,并对其面临的困境做了解析。再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也更加凸显其重要意义,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通过本文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小微企业的存在保障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是在金融资源有着较低的占有率虽然近年来通过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政策号召,小微企业生经营和融资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融资缺口仍然较大。
第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主要表现融资可获性差和融资成本高昂,其成因主要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三,相较于传统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有效的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困境,但是在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能力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仍存在制度不完善、应用不广泛、产品同质化和企业信用评级不完善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四,结合供应链金融的作用机制分析可知,当前首要应该完善制度、补齐供应链金融的法律短板;积极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致力于大力开发创新性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并注重全面风险管理;加大对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支持力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发挥天然监管人的作用,并且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注重防范风险。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